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7 (1700-1725).djvu/42

此页尚未校对

應唐明皇敕玉真公主投金龍其中,又有鹿飲金龜,金沙、玉女諸泉俱出其麓。

王官谷 在縣南七十里中條山中,去虞鄉城東南十里,以王官廢壘為名。《春秋》:秦伐晉,取王官及郊。《左傳》呂相《絕秦書》曰「入我河曲,俘我王官」 是也。巖壑深邃,泉谷幽奇。有天柱、掛鶴諸峰,瀑布、貽溪諸水,山水之勝,甲於河東。唐司空圖常隱居於此,建休休亭,自為記。又有石硯、竹徑、修史亭、一鳴窗諸勝。

天柱峰 在王官谷南,瀑布經其西。

白雲洞 ,在王官谷內,元孤雲子李純夫所居,搆了了庵,以擬「休休亭」 者。

二嶷山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南北錯峙。《隋志》桑泉縣有三疑山,今土人只稱大嶷、小嶷焉。黃河 在縣西三十里。北自河津龍門,南經榮河,繞本縣之右,至蒲州西南風陵渡,折而東流。《春秋》僖公十三年冬,晉薦饑,乞糴於秦。秦於是輸粟於晉,自雍及絳相繼,命之曰「汎舟之役」 ,即此河也。

涑水河 在縣東南二十里。源出絳縣太陰山陳村峪,伏流至柳莊復出,歷東鄉喬寺,至周陽侯城與洮水合,至呂莊與景水合,又西與沙渠水合。按:景水、沙渠會為一水,俱自呂莊入涑水。又《水經注》:自河東聞喜縣東山黍葭谷注,涑水所出,俗謂之華谷。至周陽與姚水合。西流經聞喜,南經夏縣界三十里水頭鎮,即司馬溫公所居地,又西至安邑縣北二十里,經猗氏縣境入本縣。故道自坑頭鎮西南合姚暹渠水入五姓湖。

姚暹渠 在縣南五十里。舊名「永豐渠。」 水出夏縣東巫咸谷,西流經安邑縣下留村池水入之。隋大業中,都水監姚暹所開,故以名渠。

五姓湖 在縣西南四十里。村有五姓,因名。即古張揚池,為涑水姚暹經流所注之地。舊《志》云:每夏荷花盡發,爛若披錦,雜以綠蒲紅蓼,足稱佳勝,誠一邑奇觀也。今徒見湖光一片而已。桑泉 在縣東北十五里。《左傳》:「秦伯圍令狐,入桑泉。」 今帶村里北杜村是其地。土人呼泉兒。杜村泉久湮無跡。

鴦漿泉 在方山頂上。泉久湮塞,故老言水深無底,有神物宅其下,與湖潛通。往往浮出敗荷殘紅,皆湖中物也。每泉上吐氣,則大雨,時見白魚騰躍而上,相傳為異。明隆慶間,霪雨浸鹽池,或言方山白龍為祟,御史郜永春為文以祭。又沉鐵牌,磔黑犬以厭之。尋以鐵甕塞其口。是夜大雷雨,折山頂塔。寺僧云「龍移湫去,今半塔突立,遇將雨,輒聞泉下隱隱水聲云。」

瀑布泉 在王官谷內天柱峰旁。東西二瀑。「西者尢奇勝,方冬,泉脈微,循崖而流,涓涓一線。極冬則冰崖百尺,如白虹倒挂。至春夏迅溢,飛湍直下,望之若練水所注處,石皆成穴,噴珠濺玉。夏月遊人數十步外,寒氣逼人,誠奇觀也。東瀑崖稍曲,湍亦差緩,崖上蒼苔匝生,歲久皆玲瓏為石,如羊胛狀。二瀑經休休亭前」 ,合流出谷靈泉 ,亦出條山觀嶺下。世傳「李皮囊隱此。時夏月,山久涸,獨坐忽聞人言。有頃,半溪亂石間隱隱雷鳴,泉水奔流,比常特異。」

蘆子泉 在縣搶峰西北。《舊志》:「唐中宗時,則天后因術士言虞鄉有王氣,遂斷龜背岡蘆根,出血而止,化而為泉。」

洗馬泉 出洗馬村南。世傳晉太子病肝,秦使扁鵲來視之,太子洗馬於此。泉北有扁鵲祠。瀵泉 ,在縣西三十里,吳王渡黃河岸側。《一統志》云:「其泉有五,郃陽有四,此有其一,異出同源,故曰瀵。里人因立神淵廟。」

榮河縣

峨嵋坡 ,在城東,高四里,北連聞喜,南貫臨晉,形似峨嵋。上多平原,頗宜種植,村落錯居,阡陌相望。南山諸坡分名曰「亞夫」 ,俗傳亞夫屯軍其地,然無所考。

靈吉山 ,在縣東南峨嵋坡上。一峰獨出,為縣「文星。」

黃河 在縣西,逼城,其流自龍門而下,入蒲州。《水經注》曰:「昔趙簡子沉欒激於此。」

汾河 在縣北后土祠旁,西流於黃河。今移河津葫蘆灘,南入於黃河。

瀵魁泉 ,在南趙村,洳澤方丈,知縣侯祁相地脈掘得之。按《爾雅》,「河東汾陰縣有水口如車輪許,濆沸湧出,其深無限,名之曰瀵。」 馮翊郃陽縣復有瀵,亦如之。相去數里而夾河,河中渚上又有一瀵瀵,源皆潛通。在汾陰者,人壅其流,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