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7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饒強邑,故名曲沃。按《通志》又水源自絳縣,亦謂之絳水。

洮水 縣東六十里。《水經注》曰:「水源東出清野山,世人所謂清襄山也。其水東大嶺下,西流出,謂之唅口。」 又曰:「涑水至周陽,與洮水合。」 子產對晉平公曰:「臺駘,汾洮之神也。」 司馬彪曰:「洮水出聞喜縣,故王莽以縣為洮亭。」 然則涑水殆亦洮之兼稱乎?按:此自橫水來者涑水,自磨里來者洮水也,合而為一,所以涑水有洮水之稱也。沙渠水 源出縣東南五十里白石村,會南山諸水,灌田十餘村,至呂莊與涑水合。見《水經注》。董泊 縣東四十里,即舜時董父豢龍所也。又名豢龍池。宜植蓮稻。舊有觀蓮亭,上為董父廟,裴晉公湖園、趙忠簡公董澤書院皆在焉。

皇清康熙癸卯,蓮有一莖四並頭之異。《水經注》曰:「涑。」

水西逕董澤陂南,即古池也。東西四里,南北三里。《春秋文公六年》,「蒐於董澤。」 即斯澤也。

秦王澗 縣南四十里美陽川。相傳秦王與敬德、叔寶三跳處。

勝水溝 縣南四十里柏樊底,水出崖間,附草而下,亂滴澗中,如百鈴聲。沿溪而上,即郭璞洞。甘泉 縣東北三十里東鎮北黑龍溝,味極甘冽,南入涑水。隋移縣治於甘谷,即此。上有黑龍廟,禱雨多應。

暖泉 縣東南三十里王村水冬暖宜稻。溫泉 :縣東四十里官莊村,又胡村水相鄰,皆冬溫,即泊泉。

冷泉 縣東四十五里胡村西。水夏冷。

黃蘆泉 縣東五十里黃蘆莊,以地產黃蘆得名。見《水利》。

野狐泉 縣北二十里深谷中。相傳有狐避射至此入穴。泉出南流,合戶頭、杜村二泉。《舊志》:李汝寬曰:「乃白土溝之上游。北枕高阜,下臨巨壑。石崖壁立如虎嵎,又如牛伏。石上古柏數十株,拳曲龍鍾,不可形狀。」 下有石如盆,泉湧如螺。上有雲泉觀,壑底可藏萬馬,水口不容一舟。觀前有蓮池、榴亭,邑之勝景也。詳《水利》。

馬跑泉 縣美陽鄉,世傳秦王飲馬於此。按舊《府志》,霍州亦有焉,二處皆太宗經戰地事,或有之。

玉蓮泉 縣東二十五里川口南澗舊有蓮池,上為「白蓮寺。」

姚村泉 縣南三十里。姚村。見《水利》。

瀑布 縣西三十里柏林村後,俗名「疊水崖」 ,水自山峽中三疊而下。

平陸縣

箕山 縣東北九十里,盤折危聳,形勢如箕。相傳堯時許由隱此,有墓在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塚云。」 下有清澗,即由洗耳處。東有白玉竅,號曰錫窟。按《一統志》,北直隸行唐縣、河南登封縣俱有箕山,並稱許由隱處。吳山 縣北五里中條山之支,其山高平,上皆民田,南麓有吳泰伯廟,蓋虞仲封此,並祀《泰伯》,故以「吳」 稱焉。

錐子山 縣東九十里。孤峰峻峙,其狀如錐。三門山 縣東五十里黃河中。《水經》云:「禹鑿河道,三門既決,謂之三門。」 《史記正義》曰:「禹鑿此三門,道河水,故曰三門也。」 《綱目》:「山有三門,禹鑿以通。南曰鬼門,中曰神門,北曰人門,故謂之三門集津前。」 提學副使陳棐遊此,以為勝覽,因大書題其壁曰:宇內大觀,九年底績,萬世永賴。千尋丹碧,萬古《風雷》。

中條山 縣北四十五里。壯麗崔巍,勢雄嵩、華一邑形勝,此其大者。詳《蒲州》。

分雲山 縣西北四十里,中條之一峰也。層巒峻岫,走霧分雲,視諸山獨為嵌崿。尋幽眺遠,或有取焉。但路絕羊腸,不易升也。

清涼山 縣東北六十里,乃中條一脈。晉執虞公於此,其絕頂曠闊,四望無際,俗謂「四州圪塔。」 蓋蒲、解、絳、陝皆可目及也。

砥柱峰 ,在三門東迤南黃河中流,孤峰峭立,斷壁巉嶮,高數仞,石形如柱,故名。《禹貢》「東至於砥柱」 ,即此也。孔安國曰:「砥柱山,河水分流,包山而過,石見水中若柱然也。」 《通志》載《搜神記》稱齊景公渡於江,沉之河,黿銜左驂沒之,眾皆惕。古冶子於是拔劍從之,邪行五里,逆行三里,至於砥柱之下,乃黿也。左手持黿頭,右手挾左驂,燕躍鵠踴而出,仰天大呼,水為逆流三百步,觀者皆以為河伯也,此事殊無取焉。

傅巖 縣東二十五里,即殷相傅說版築處。蒼巖翠崿,曲折迴巒,聖人之居自不同也。其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