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7 (1700-1725).djvu/4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隱賢社」 ,唐呂溫有銘。

黃河 南門外,又東北,古焦國側,水勢激湍。《水經注》曰:「河水湧起,方數十丈,有物居水中。父老云:『銅翁仲所投處』。」 又云:「石虎載經,於此沉沒,二物並存,水所以湧。」

三㲼澗 縣北五里中條山。東西二溝流與澗合,故名。

沙澗 縣東二十里傅巖前。《水經注》曰:「沙澗水出虞山,東南逕傅巖,歷傅說隱室前,俗名之為聖人窟。」 《孔安國傳》:「傅說隱於虞虢之間。」 即此處也。

聖人澗 縣東二十里,其源自馬跑泉湧出,夾岸石嵌,二泉相向,旋遶傅巖,南入於河。有傅說祠。

盤南澗 縣東十里,源出中條山,由石槽溝南下,至盤南,東入於河。

馬頭澗 縣北四十五里中條山麓。其地危峰聳立,兩谷二源,環麓合流,以山形肖像,因名。五股泉 縣北一里許,夏月其水寒冽殊常。清澗 縣東六十里箕山之西,即巢由洗耳處。張谷澗 縣西二十里張峪村東。

圪塔澗 縣西二十五里,本村東。

南侯澗 縣西四十里南侯村東。

儀家溝 縣西五十里岳村右。

芮城縣

中條山 縣北十五里,高二十里,見《蒲州》。方山 縣西北三十里,峰巒高峻,可與二華並。甘棗山 ,縣東北三十里,今名「刺林溝。」

太峰 方山東

直岔嶺 縣東北六十里,甘棗山東,今名「橫嶺。」 中條山巔路通南北孔道,但徑險人稀,盜時竊發,行人苦之。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縣王自修申請「撥兵防守過客。」

恃以無恐焉

檀道嶺 直岔嶺東。以上皆「中條山」 之分名也。水谷 縣西北二十五里,為《八景》之一。

石鐘洞 縣東北三十里。石鐘真人修煉之所。頂懸一石如鐘,水注其下,旱禱雨多應。

黃河 縣南二十里。自蒲州南下至潼關,東折過縣境,入平陸,經砥柱達孟津。

恭水 ,源出甘棗山,即今朱呂溝水流入黃河葡萄澗 ,縣西二十里鄭村有泉五眼,俗謂「五股泉」 ,南流入於河。見《一統志》。

通澤泉 縣東八里古魏城,西北合地皇泉,一渠溉田,伏流入沙。

龍泉 縣北七十里古魏城中,上有《五龍祠》,見。

《一統志》

甘泉 縣北六十五里,北山嶺上。

奧祝泉 縣東北二十二里,北山石巖下流出。相傳魏文侯率三軍自安邑至此,眾渴甚,文侯默祝,以鞭指示,乃得泉。

浢泉 縣東北三十五里。源出中條山清涼寺古洞中,即儀家溝水,俗謂連搭溝。《水經注》曰:「河北縣有浢水、浢津,其水南入於河,河水故有浢津之名。」 《穆天子傳》曰:「天子自冥軨乃次於浢水之陽,丁亥,入於南鄭。」 或謂之堰鄉澗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