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7 (1700-1725).djvu/6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首西門為尾,南北四門為足。

護池沙堤 明弘治間,知縣鄭選創基。嘉靖間,知縣陳宗仁補築。萬曆四十五「年,知縣馬鳴世修。壘石堞,上下亙五七里,高厚二丈,內外夾樹。」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金貴補築。康熙三十四年,地震。

後知縣杜連登重修

鎮堡附

普潤街舊名「北關。」 崇儒街舊名「東關。」

《忠定街》舊名《牛站》。《警晨》街舊名「小東關。」

甎城街舊名「賈家十字。」宣化街舊名「南關。」萬安鎮  。曲亭鎮  。郭盆鎮  。敬安鎮。趙村鎮。俱有堡。

浮山縣

浮山縣城 唐長興中建。明景泰初,知縣衛靖增修,周四里一百五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按《縣志》,門四:東曰朝陽,南曰阜民,西曰大有,北曰平寧,各建城樓。明景泰初,知縣衛靖稍增修,久傾圮。正德八年,知縣徐環重修。嘉靖二十三年,知縣毛述古重建城門。

市鎮附

東張鎮  王村鎮

趙城縣

趙城「縣城 ,唐麟德元年建,屢被汾水浸塌。」 明正統十四年,知縣何聰移築稍東,周五里一百二十四步,高二丈,池深七尺。正德五年,知縣于洪修補四門,上各建樓,四隅建角樓,窩鋪一十三座,牙牆磚甃。浚池深七尺,闊一丈,池邊加築女牆,高七尺,馬路內外俱闊一丈。崇禎十二年,知縣陳君舜包南北二面以甎。十四年知縣孫份包砌東西二面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後知縣徐容重修。按《縣志》

四門各有樓,樓各有扁,曰「東望霍山、西臨汾水、南瞻堯都、北仰神京。」 南關亦有門樓,曰「古簡城。」 《鎮堡附》。

東、南兩關廂 ,俱有「鎮集。」

營田堡 按《縣志》在營田里。

安定堡 按《縣志》在安定里。

太平縣

太平縣城 ,「唐尉遲敬德建為堡。貞觀七年,以縣治徙此,遂為城。明景秦初,知縣岳嵩修,周三里六十五步,高四丈,池深一丈五尺,門五。正德間,知縣龔進修築,周三里二百四十步,高三丈,上闊一丈五尺,池深二丈六尺,闊三丈,門樓五座,角樓四座。」 知縣盛琛終其功。嘉靖十四年,知縣耿儒易土堞為甎。二十六年,知縣牛綱建墩臺二十座。三十二年,知縣袁從道建亭。隆慶二年,知縣羅潮補修浚池,深闊各四丈。崇禎四年,知縣魏公韓甎甃高四丈一尺,上廣三丈不等,周圍一千四百步有奇。

皇清康熙十八年,知縣吳軫重修。

鎮堡附

古城鎮 ,即後魏初設邑治也。

趙康鎮 ,東為古晉城地。

清儲鎮 在汾陰山之麓。有侯公祠。

汾陽鎮 ,相傳晉大夫趙成子宣子產此村,旁有趙宣孟廟。

史村鎮 ,在汾河東,有九堡。

北柴鎮 西為古晉城地。又有相李堡、北固縣、岳陽縣。

岳陽縣城 。「隋大業二年,改安澤縣為城。元至正二十八年,守禦斷事宋恭肅、知縣段文質修築,周二里一十二步,高三丈,上闊一丈二尺,池深五尺,南北門二。」 明成化二年,水衝城圮,僅存遺址。景泰初,知縣劉與居重修。弘治間,知縣姚顯繼修。嘉靖十年,知縣周冕築西關土城。萬曆四十四年,知縣羅日瑞甎甃北門。崇禎六年,知縣喬王翰石砌東城一角。九年,知縣戢邦禮石包東一面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郭奇勳築北城一面。康熙元

年以後,知縣李丕先、趙時可、朱亮采、盧振先、王勖陛俱重修。

鎮堡附

安民堡 即連城西郭,因紅巾賊亂創築。喬岳堡 ,即連城南郭。崇禎五年,知縣喬王翰創立,為西堡犄角之勢。各鄉有:

灣裡   五馬   、東池   、《堯典》、故縣   、永樂   、高邑   、曲底、東里   、藍村   、孔村   、高壁、和川   、唐城   、亢驛   、賈寨、弱柳   、羅家山  、辛莊   、高城、徐村   、賈村   、左村二十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