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7 (1700-1725).djvu/77

此页尚未校对

石崖有天塹之險,亦與南山溝同,皆在深山。趙家堡 、白楊堡 、塌村堡 ,俱係土山削築成堡,極為險要,可防賊盜。按《縣志》,「其塌村堡有井,深三百尺。」

鄉寧縣

鄉寧縣城 ,「春秋時晉鄂侯故壘。」 宋皇祐三年,知縣劉舒因遷縣治築。明正德間,知縣趙元重築,周四里四十步,高三丈,池深二丈,東西南三門,門有樓。嘉靖間,知縣王揚惠及民相繼增築。南城建樓。後河水衝塌,知縣王國禎重修,繚以女牆。隆慶間,知縣馬秉直築北城。後知縣張一敬復修東城,增女牆,城始高大。萬曆十七年,山水衝塌,知縣焦守己增修,甃以石,浚池水,增垛口

皇清康熙五年,知縣張聯箕重修,增築「護城石堰」後

因水漲壞城,復修建石堤一道,長二十五丈,高一丈二尺,闊八尺,有記。四十七年,知縣屠煇現在興工加修。按《縣志》,康熙己酉,東城外創立牌坊一座,以迎柏山生氣。城東南角建文昌樓一所,詳載《碑記》。

市鎮附

營裡鎮 在縣東十里

官水鎮 ,在縣東九十里。

西坡鎮 在縣西南七十里。

船窩鎮 ,在縣西一百里。

隰州

隰州城 ,唐武德元年建。明景泰二年,同知李亨修,周七里十三步,高二丈三尺,池深一丈。南、北、西三門:南曰崇禮,北曰歸仁,西曰「建義。」 嘉靖間,知州黃傑與同知曹鳳增修,高二丈五尺,址闊三丈,頂闊一丈。建樓三座,角樓四,鋪十。知州魏宗方易垛口以磚。隆慶間,知州李遐齡增城高厚,并建月城。知州劉寅重修。萬曆間,知州王之輔重修南門并城樓。後水齧西北隅,知州儲至俊修築,開東門,建樓門曰《迎恩旋塞》。

皇清順治六年,知州王天貴重修。康熙三年,知州張

灼鼎建戍樓四,鋪八。六年,南北二門俱傾,知州胡文煥修。四十七年,知州錢以塏重修,建南北城門樓二,鋪十二。

鎮堡附

仵城鎮 按《州志》,「在州南六十里」 ,正、七、十月、二八、十一月會。

義泉鎮 ,按《州志》,在州東四十里,二七九月會均莊 ,按《州志》,「在州北四十里,每月三八日集。」 石口子鎮 ,按《州志》,「在州北七十里,每月四九日集。」

張家川堡 按《州志》,在州東九十里。

蒿城鎮 按《州志》,在州北七十里,正、四、十月會。水頭鎮 按《州志》在州北九十里,每月一五集,正、八、十一月會。

康城鎮 ,按《州志》,「在州北一百十里,每月一六日集,正三、八、十一月會。」

大麥交鎮 按《州志》:「在州北一百八十里,每月五十日集,二七、十十二月會。」

羅真鎮 按《州志》,「在州西五十里。」

辛莊鎮 按《州志》:「在州東北一百里,每月五十日集。」

西曲鎮 ,按《州志》,「在州東北二百里。」

回龍鎮 按《州志》:「在州東北二百里,每月三九日集,正、十月會。」

紫荊寨 州東六十里,紫荊山上。

諳真堡  ,西曲堡  ,南孤山堡。

大寧縣

大寧縣城 ,「晉士蒍築。元中丞時,權院使李子厚建。明景泰初,知縣姜義補修,周三里四十二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七尺,東、西南三門。弘治間,知縣柳聰繼修。正德間,知縣艾芳增雉堞,裹三門以鐵。隆慶間,知縣卲蕙重築北寨城,建樓,增東西關城,又築南門外石堤一帶,以障河水。崇禎七年,知縣丁嘉謨同防守官馬」 儲秀「重修,三面砌石。」

皇清順治十一年,知縣金肇補修東南隅。康熙二年

知縣王國棟補修西南二處。康熙十年知縣馮應泰補修北寨東面及南門甕城。二十年知縣王維藩重築關城。四十六年知縣胡文煥繼修。按《縣志》:「邑城北倚浮圖,南臨昕河,周圍三里四十二步。東西南三面,俱高二丈五尺,壕各深七尺。城門樓各一座,俱有甕城。角樓三座。門凡三。東曰迎春扁,其樓曰晉陽春旭。」 南曰「興讓」 ,扁其樓曰「翠微獻秀。」 西曰「興仁」 ,扁其樓曰「壺孟呈祥。」 明隆慶元年建「高覽門」 ,扁其樓曰「河山一覽。」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