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7 (1700-1725).djvu/7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曰西上門。東增關城,名曰「永春」 ,扁其樓曰「路達神京。」 明年,又西增關城門凡三:南曰聚吉,西曰通秦,北曰水門。寨建書院一所,下又修小寨,中置倉舍九間,又築南間外石堤一帶,以障河水堅固。

堡寨附

保村堡 按《縣志》在縣東北堡村,今廢。

樓底堡 按《縣志》在縣南樓底村,今廢。

割麥堡 按《縣志》在縣西割麥村,今廢。

胡城堡 按《縣志》在縣東胡城村,今廢。

北寨 在縣城後,元右丞時權所築,院使李子厚相繼據守。

南寨 ,在縣南一里許。元人時,權據守。

古寨 ,即浮圖結也,在北寨之巔。北齊武成帝河清四年築,隋人移縣治于此。元李子厚接連築城,灣環合抱。

阜城寨 縣西十里安阜鎮之西,石城村之東,故曰「阜城。」 崇禎壬申,闖賊陷城,人無所避,候選通判曹權倡先率居民李香、賀嘉賓創築小馮寨 ,縣東五里生員王之臣倡築。

單籬寨 縣西五十里。義官馮希魁倡築。按《縣志》,名罩籬寨。

南堡寨 縣南三十里,生員劉必大倡築。鳳落寨 縣南四十里,蒲人陳之善倡築。道教寨 縣西二十里。房景星、房啟星倡築。東堡寨 縣南三十里,貢士王笏倡築。

高山寨 在北山巔。王申賊亂,邑人避其上,保全甚眾。

石城寨 縣西十里。石壘為城,據以高險,下臨河。明季里民郝奎軒倡築。

仞梯寨 按《縣志》,「在縣西五十里。」

永和縣

永和縣城 唐貞觀十二年建,元至元間重築。明洪武初,主簿徐大榮修。正統間,知縣胡貞拓「修,周三里三十四步,高下不一,跨山無池,芝水三面環繞南北二門。」 嘉靖間,知縣張守禮開東門。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王爾楫重修。按《縣志》,「城高二」

丈許。南、北、西三門:南曰「安靜」 ,有樓;北曰「拱極」 ,有樓;西曰「餞日」 ,無樓。其三門芝水環繞,東舊無門,嘉靖四十五年知縣張守禮始開。跨山無池。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王爾楫見「城西南舊有水口。」

鋪捐,令捕官章瓚、陰陽官薛錫澤督工修建石洞,立鐵柱放水,以固內外,俾一邑暴雨之水皆由此出,庶免沖塌之害,人咸賴以安堵。四十八年,知縣王士儀見城垣塌毀過半,西城更甚殘缺將傾,捐修補築。復於西城創建閣曰「迎芝」 ,於西北城角創建亭曰「望農」 ,以補城西之低覆者。俱有碑記。

鎮堡附

坌口鎮 劉台鎮

雙壁鎮 縣東五十里。西有雙山,兩峰如壁,中通一道,峰巔之上,石罅玲瓏。自陝西至平陽由此。

捕狐寨 按《縣志》,「在縣東南七十里。」

樓山寨 有石城

雙山寨 縣東二十里,天生石壁如城。

莊則堡 按《縣志》在縣治西七十里。以下《府志》未載。

梁家堡 按《縣志》,在縣治西二十里。

劉家莊堡 按《縣志》,在縣治北三十里。

城原堡 按《縣志》在縣東高原上。

護國堡 按《縣志》,在縣東五十里。

暑益堡 按《縣志》,在縣東五十里。

大寨嶺 按《縣志》,「在縣西四十里。」

岔口寨 按《縣志》,「在縣北三十里。」

土樂寨 按《縣志》,「在縣北四十里。」

榆林寨 按《縣志》,「在縣東七十里。」

運司城 元至正二十九年,運使那海建,名「鳳凰城。」 明天順二年,運使馬顯修築,周九里十三步,高一丈七尺,池深七尺。正德間,御史胡正重建。嘉靖間,盧煥、祁杲、余光、何贊、陶謨先後甃城,包以磚。萬曆間,御史劉大受、運使孫可撰重修完繕。崇禎間,增立敵臺。

皇清順治十年,運使陳哲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