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7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汾河橋 州西郭門外。每夏秋舟渡,入冬修架,春撤。知州陳嘉言立規,勒石于州。

鄭家溝橋 州南五里。明正德間建,嘉靖二十六年圮,知州褚相重修,有記。

吉州

烏仁關 州西六十里。西臨黃河,置巡檢司,今裁。

平渡關 州西北一百二十里。西臨黃河,置巡檢司。

龍門飛橋 州西七十里壺口石峽上。元末于石岸鑿孔,樹樁往返纏以鐵索,上架板橋以渡大兵。按《縣志》,今廢。

河東橋 州東通城隍、三官廟。

小水橋 州東門前。環門有流泉,入南澗。淇水橋 ,州街中。下有淇水,穿城入河。

旱水橋 州北關

鄉寧縣

龍尾磧 縣西一百里冬結水橋,路通陝西韓城縣。明洪武四年,置巡檢司,今裁。

香爐崖 南至師家灘二十里。

「師家灘 」 南至石鼻崖五里。

石鼻崖 南至李家集二十里。以上吉州營冬月防汛。

李家集 南至船窩鎮三里。

船窩鎮 南至高石崖五里。

高石崖 ,南至橋子溝二里。

橋子溝 ,南至乾柴坡三里。

乾柴坡 ,南至禹門三十里。以上《平陽城守》營,冬月防汛,俱係黃河一帶隘口。

惠民橋 縣西關外。明萬曆中,知縣焦守己改建。

永寧橋 在舊城門外

隰州

廣武莊 州西北一百二十里,置巡檢司。永濟橋 州東門外,明弘治初知州王彝建。龍泉橋 州南二里,相傳曾有龍見此。

通濟橋 州南三十里,蒲水之上。

橫水橋 州東北六十里,眾山之水會聚于此。賀家橋 州南十五里南峪村。義民賀廷玉建。官道橋 州北二十里蓬門村。

曹城橋 州南十五里

趨善橋 州西千佛庵下。按《州志》,「本庵僧隆鑑募建。」

大寧縣

馬𩰚關 縣西七十里。唐置關。明洪武二年設渡,通陜西榆林、延綏諸路,置巡檢司。按《縣志》,「後以民貧不能造舟楫,渡遂阻。」

上石橋 縣西關水門外,為縣城右臂。明崇禎六年,知縣劉丕聲為拒流寇,毀之。

皇清康熙十八年,知縣王維藩重修。按《縣志》,康熙乙

丑,僧人清來募財甃橋以磚告成,立碑記之。「《彝吾》橋 」 縣東一里,知縣韓士奎建。

下石橋 縣西關,通秦門外。

荷葉橋 縣西荷葉溝口。

麻束渡 縣東麻束溝口。

茨梅橋 縣西半里

龍泉橋 縣東半里

通濟橋 、廣濟橋 、弘濟橋 俱在縣東五里「小馮村。」

永和縣

永寧關 縣西北五十里,黃河岸,路通陝西興德關 ,縣西六十里,路通陝西延安府。有渡。羅關 ,縣西南七十里,路通陝西宜川,有渡,懸橋 縣北門外。

義橋 縣南門外

木橋 演武場前

獨木橋 縣西門外,芝水經流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