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1 (1700-1725).djvu/107

此页尚未校对

二十餘世,至景公滅曹,後五世亦為齊、楚、魏所滅,三 分其地。魏得其梁、陳留,齊得其濟陰、東平,楚得其沛, 故今之楚彭城,本宋也,《春秋經》曰:「圍宋彭城。」宋雖滅, 本大國,故自為分野。沛、楚之失,急疾歂已,地薄民貧, 而山陽好為奸盜。

衛地,營室,東壁之分野也。今之東郡及魏郡黎陽,河 內之野王、朝歌,皆衛分也。衛本國既為狄所滅,文公 徙楚丘,三十餘年,子成公徙於帝丘,故《春秋經》曰「衛 遷於帝丘」,今之濮陽是也。本顓頊之虛,故謂之帝丘。 夏后之世,昆吾氏居之。成公後十餘世,為韓、魏所侵, 盡亡其旁邑,獨有濮陽。後秦滅濮陽,置東郡,徙之於 野王。始皇并天下,猶獨置衛君,二世時,乃廢為庶人。 凡四十世,九百年最後絕,故獨為分野。衛地有桑間、 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焉,故俗稱鄭、衛之音。 周末,有子路、夏育,民人慕之,故其俗剛武,尚氣力。漢 興,二千石治者亦以殺戮為威。宣帝時,韓延壽為東 郡太守,承聖恩,崇禮義,尊諫諍,至今東郡號「善為吏」, 延壽之化也。其失頗奢靡,嫁娶送死過度,而野王好 氣任俠,有《濮上風》。

楚地,翼、軫之分壄也。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 長沙及漢中、汝南郡,盡楚分也。周成王時,封文武先 師鬻熊之曾孫熊繹於荊蠻,為楚子,居丹陽。後十餘 世至熊達,是為武王,寖以彊大。後五世至嚴王,總帥 諸侯,觀兵周室,并吞江漢之間,內滅陳魯之國。後十 餘世,頃襄王東徙於陳、楚,有江漢川澤山林之饒。江 南地廣,或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果 蓏蠃蛤,食物常足。故啙《窳媮》生,而無積聚,飲食還給, 不憂凍餓,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而中淫失 枝柱,與巴、蜀同俗。汝南之別,皆急疾有氣埶江陵,故 郢都,西通巫、巴,東有雲夢之饒,亦一都會也。

《隋書地理志》:豫州,《禹貢》為荊州之地。其在天官,自氐 五度至尾九度為大火,於辰在卯。宋之分野,屬豫州。 自柳九度至張十六度為鶉火,於辰在午。周之分野, 屬三河。則河南淮之星次,亦豫州之域。豫之言舒也, 言稟平和之氣,性理安舒也。洛陽得土之中,賦貢所 均,故周公作洛於此焉。其俗尚商賈,機巧成俗,故《漢 志》云:「周人之失,巧偽趨利,賤義貴財。」此亦自古然矣。 滎陽,古之鄭地,梁郡,梁孝王故都,邪僻傲蕩,舊傳其 俗,今則好尚稼穡,重於禮文。其風皆變於古。譙郡、濟 陰、襄城、潁川、汝南、淮陽、汝陰,其風頗同。南陽,古帝鄉, 搢紳所出。自三方鼎立,地處邊疆,戎馬所萃,失其舊 俗。上洛、弘農,本與三輔同俗。自漢高發巴、蜀之人定 三秦,遷巴之渠,率七姓居於商、洛之地,由是風俗不 改其壤。其人自巴來者,風俗猶同,巴郡淅陽亦頗同 其俗云。

《宋史·地理志》:「京西南北路本京西路。蓋《禹貢》冀、豫、荊、 兗、梁五州之域,而豫州之壤為多。當井、柳星張、角、亢、 氐之分,東暨汝、潁,西被陝服,南略鄢、郢,北抵河津,絲、 枲、漆、纊之所出。而洛、巴為天地之中,民性安舒,而多 衣冠舊族。然土之褊薄,迫於營養。盟津、滎陽、滑臺、宛 丘、汝陰、潁川、臨汝,在二京之交,其俗頗同。唐、鄧、汝、蔡」, 率多曠田。蓋自李唐之亂,土著者寡,太宗遷晉、雲、朔 之民於京、洛、鄭、汝之地,墾田頗廣,民多致富,亦由儉 嗇而然乎?襄陽為汴南巨鎮,淮安、隨、棗陽,西城武當、 上庸,東梁、信陽,其習俗近荊楚。

河南總部紀事

《元史憲宗本紀》:「四年,張柔移鎮亳州,權萬戶史權屯 鄧州。張柔遣張信將八漢軍戍潁州,王安國將四千 戶渡漢南,深入而還。張柔以連歲勤兵,兩淮艱於糧 運,奏據亳之利。詔柔率山前八軍,城而戍之。柔又以 渦水北隘淺不可舟軍,既病涉,曹、濮、魏、博粟皆不至, 乃築甬路,自亳抵汴,隄百二十里,流深而不能築,復」 為橋十五,或廣八十尺,橫以二堡戍之。

《憲宗本紀》:「五年秋九月,張柔會大帥於符離,以百丈 口為宋往來之道,可容萬艘,遂築甬路,自亳而南六 十餘里,中為橫江堡。又以路東六十里皆水,可致宋 舟,乃立柵水中,惟密置偵邏於所達之路。由是鹿邑、 寧陵、考柘、楚丘、南頓無宋患,陳、蔡、潁、息皆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