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1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七十卷目錄

 開封府部彙考一

  開封府建置沿革考

  開封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開封府星野考

職方典第三百七十卷

開封府部彙考一

開封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

本府

《禹貢》兗、豫二州之域。春秋時,鄭、陳、許、東虢、祭、杞、郾、頓、胡、項彝諸國分治其境。戰國魏惠王都之,號曰「大梁。」 秦取其地,為三川郡之東北境,潁川郡之北境。漢承秦後,置陳留郡,而以兗州刺史糾察之。東漢仍舊。魏晉改郡為國。劉宋廢國,復為郡。後魏置梁州。東魏析陳留、開封二郡。北齊復以開封併入陳留郡。後周改梁州曰汴州,以城臨汴水故名。隋初罷郡,以州統縣。大業初,廢州,以其地併入滎陽、穎川等郡。唐武德初,置汴州。天寶初,復為陳留郡。乾元初,又改為汴州。五代梁都於此,號為東都,置開封府。唐復為汴州及宣武軍。晉、漢、周皆為東京開封府。宋因之。金以此為汴京。貞元初,又改為南京。宣宗南遷,復都焉,置開封府。元初改為「南京路,尋又改為汴梁路總管府。明洪武元年改汴梁路為開封府,屬河南布政使司,領州六,縣三十六。」 弘治十二年增置沈丘縣。嘉靖二十四年陞歸德州為府,割睢州及寧陵等七縣以屬之。

皇清因之,領州四,縣三十。

祥符縣:附郭。

漢高帝初,置開封縣,屬河南郡。武帝元狩元年,又析置浚儀縣,屬陳留郡。東漢因之。三國魏以陳留郡改國,縣屬如故。晉以開封屬滎陽郡,浚儀屬陳留國。南北朝劉宋仍舊。後魏二縣俱屬陳留郡。東魏置開封郡,以開封縣屬焉。北齊、後周省開封縣,俱以浚儀屬陳留郡。隋復置開封,與浚儀併屬滎陽郡。唐二縣屬汴州、陳留郡。五代俱屬開封府。宋大中祥符二年,始改浚儀為祥符縣,屬如故。金因之。元屬汴梁路。明復以開封縣省入,屬開封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八里。

陳留縣

上古有莘城。周春秋為留地,屬鄭,後為陳所并,故曰陳留。秦始置陳留縣,屬三川郡。漢置陳留郡治此。東漢因之。三國魏屬陳留國。晉南北朝俱廢。隋開皇六年,復置,又析置新里縣。大業初省新里入焉,屬梁郡。唐屬汴州陳留郡。五代、宋、金俱屬開封府。元屬汴梁路。明屬開封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十里。

杞縣

上。古雝國。黃帝之後。周武王封禹後為杞國。漢置雍丘縣,屬陳留郡。東漢因之。三國魏、晉俱屬陳留國。南北朝劉宋元嘉八年,改屬陳留郡。後魏屬陽夏郡。北齊仍還故屬。隋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置杞州。大業初州廢,以縣屬梁郡。唐武德四年,復置杞州。貞觀初州廢,縣屬汴州陳留郡。五代晉始改為杞縣。漢、周復為雍丘。宋因之。金正隆間,仍改杞縣。元屬汴梁路。明屬開封府。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里。

通許縣

宋建隆初,置通許鎮,屬陳留郡。咸平五年,置咸平縣,屬開封府。金大定二十九年,以與咸平府重,始改曰通許縣。元屬汴梁路。明屬開封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十二里。

太康縣

夏太康所築之城。秦置陽夏縣,屬潁川郡。漢淮陽國。東漢屬陳國。晉屬梁國。南北朝劉宋屬南汝陰郡。後魏置陽夏郡,以縣屬焉。東魏屬北陳郡。隋開皇七年,始更名太康縣,屬淮陽郡。唐因之。五代屬開封府。宋、金仍舊。元屬汴梁路。明屬開封府。

皇清因之,編戶八里。

尉氏縣

周春秋鄭大夫尉氏之邑。秦始置尉氏縣,屬三川郡。漢屬陳留郡。東漢因之。三國魏晉俱屬陳留國。南北朝劉宋元嘉八年,以平丘縣省入,屬秦郡。東魏屬開封郡。北齊廢。隋開皇六年復置,屬潁川郡。唐武德四年,改置洧州,貞觀元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