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1 (1700-1725).djvu/12

此页尚未校对

天子嶺 在縣西三十里保義村。世傳漢光武討銅馬賊曾經此。

林村嶺 在縣東六十里。

三皇嶺 在縣東五十里。上有三皇廟。

玉嶺 在縣西五里。自東烏嶺東南而下,起伏蜿蜒,有龍蟠鳳舞之勢。至此突起雄峰峙立,俯視群巒,蓋邑之主山也。上有玉皇廟,故名玉嶺廟。西有澗曰「龍池」 ,遇旱祈禱輒應。

佛廟嶺 在縣東六十里。上有佛廟。

龍岡 在縣東二里。頂上建塔,以補風氣。鳳原岡 在縣西半里。自玉嶺迤邐而下至此平岡漫衍,又名「平原嶺。」 縣治居其麓,兩水合抱,諸峰環拱,而風氣於斯萃矣。

文筆峰 ,在臥牛山正東。若斷若續,尖峰似筆,又名「華蓋。」

黃土洞 在歷山西。洞極幽峻,攀援而上,中有丹竈、石床,世傳有真人修煉其中。南陽仙洞 在南陽村南山,名仙人碣。洞口有天窗迥開,石蓮倒垂。稍進數步,石雲層湧,連亙上下,蒼白鮮然。再百步許,洞益高,廣五六丈,闊半之,有石床、石竈、石龍、石獅、石象。又里許有蓮臺、石佛、石鼓、石鐘各一,擊之,聲音洪亮,聞於洞外。洞後有竇,亦可容人行。但近聽之,則覺風濤怒吼,不敢復入矣。洞口為土所掩,明隆慶間始開。

海子河 ,源出秋峪嶺,西南流至端氏,入沁河。「玉溪河 」 ,源出空倉嶺,西北流五十里,至金峰東,與海子河合流。

梅河 源出東烏嶺東澗,東流三十餘里,與梅峪溝水合,故名。又東流至縣東南,與杏水合,至河頭五十里入沁河。

馬跑泉 在漢封村南石崖上。相傳漢世祖為蕭王時,巡行馬渴,跑地得泉,故名。

澤州城池考         州志

本州

州城池 ,唐貞觀初築。明洪武間,千戶吳材修。十四年,張規磚甃。弘治、正德間,知州吳必顯、趙錦「相繼修葺。周九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二丈,東、西南三門。」 隆慶四年,知州顧顯仁增築敵臺二十三,北城樓一,重修角樓四,東、西、南城樓各二。萬曆三十三年,知州賀盛瑞、崇禎十二年,知州張天維相繼重修。

皇清康熙年間,知州景文魁重修。己亥地震,樓《堞圮》。

燬,康熙四十四年,知州陶自悅重修。

外縣

高平縣城池 :「宋開寶六年,知縣楊咸弼築。金天慶間,知縣王廷直增築。周圍四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西南二門。明弘治七年,知縣楊子器重修。嘉靖十九年,知縣劉大實增角樓四,敵臺四十。隆慶間,署印府同知靖四方增高五尺,知縣李楨重修城門及樓。」 萬曆間,冀南道楊應中題請內外磚甃,知縣馬從龍、王省身相繼竣工,增築甕城。三十九年,知縣許安遇刱建西南兩關閣門。崇禎四年,知縣魯光國增修三門弔橋,濬濠。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范承祖補修城垣。康熙四十

四年知縣梅建重修女垣,并濬濠。

陽城「縣城池 ,後魏興安二年築,周三里一百八十步,高三丈,闊一丈有奇,池深一丈五尺,東、西、南三門。」 明景泰間,知縣劉以文於東、西門建樓,南則建房,並敵臺九座。嘉靖十九年,知縣楊登易以磚堞。萬曆五年,王太宰國光啟當事,各加贖鍰協濟知縣張應詔伐石為基,陶磚甃垣,增敵樓十座,東、北建樓。崇禎五年,知縣楊鎮原於城西北建樓,東西門各增甕城磚甃。十年,知縣楊定榮於城北建樓。城西北來脈,居民取土,漸致陊劃。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陳國珍修補,刻石垂戒。

陵川縣「城池 ,隋大業間築,周二里二百三十二步,高二丈三尺,池深五尺,東南北三門。」 明嘉靖十二年,知縣李騏重修,甃以磚石,增高三丈五尺。二十二年,縣丞馬忠臣增修,知縣劉廷儀建城門樓三座。隆慶二年,知縣馬忠孝增修。萬曆四年,知縣劉汝江磚甃南城內面。十一年,知縣宋承規通磚甃環城內面。十七年,知縣完東氣重修東門、北門。四十二年,知縣段實重修南門。

沁水縣城池 ,隋開皇間築,周一里一百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