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1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天際,故名。形家謂為「天馬」 ,建伏羲廟。

黃沙山 在州西四十五里。有仙掌跡、北岳廟。岳神山 ,在州西四十里,上有天仙殿及仙洞、樂氏二仙廟。

洞陽山 在州西四十二里。廟祀天仙。

可寒山 一在州西三十五里,有乾明寺。一在州東北三十里,有龍王廟。

五門山 ,在州西一十二里。環列如城墉,通行處凡五,故曰「五門」 也。

莒山 在州城東北五十里。廟祀藺相如,溪名「道泉。」

聖王山 在州西北四十里,以湯王廟得名,池曰「顯化。」

伊侯山 在州西北二十里。相傳成湯禱雨,伊尹從之於此,上建「伊尹祠。」

梧山 :在城西北六十五里。相傳為梧丘子棲隱所。

碧落山 在州北十五里。峰巒對峙,蒼松掩映。每陰雨,雲臥其上,又名「臥雲山。」 中建碧落寺,有石佛峪,故名。

司馬山 在州北十里。上有晉司馬懿碑。《風土記》云:「司馬山在晉城,一名小祈山,上建浮圖。有成湯廟、嘉潤池、白馬寺,昔司馬就、司馬望皆守此,故名。」 又云:「晉代祠此,因以為名。」

寶山 在州西南五里。山產鐵礦並炭,故名。上有寶山寺,冶家阿鎔鐵成器。

方山 在州西四十里。壁立如砥,頂平如削,北岳廟踞其巔。

玉仙山 在州西南三十里。

桃固嶺 在州西二十里,即寨子嶺,相傳舜耕於此。

天池嶺 在州東三十七里。壁立如城,南北二門,中可容千人,昔嘗為避兵地。

黑石嶺 在州南八十里。太行絕頂,登其上,中原在目矣。

金剛嶺 :在城西二里。伏莽僻徑,行人少,至今成康莊。

洞子岩 在州東十五里,唐宋勝遊之地,下臨聖字泓,或云「琵琶泓。」 有琵琶寺、黑龍洞。

白石先生洞 在州西南三十里。玉仙山。碾子谷 ,在州城南二十里。宋太宗遣石守信破李筠於此。

仙人洞 ,在州南四十里。入洞白石下垂如蓋,西有天井甚深,延而上。又一洞,內石床雕嵌天成,遊者燃炬以進。

沙河 一在州東關,一在州西關,合入白水。乾河 ,在州東南八里。白水至此伏流,故名。《唐書》:「李德裕請令陳許過乾河立寨」 ,即此。

源漳水 在州東北三十里。源出可寒山,東流入丹水。《漢書地理志》云:「高都縣有菀谷,丹水所出,東南入絕水。」 即此。

白水 在州南一里許。源出五龍池,東入丹水。小山泉水 ,在州西南三里,一拳堵立,泉自岩出,淙淙流響。

丹水 在郡東里許

馬牢川 在州南二十里。五代時,李讜圍城,李筠擊處。

五龍溪 在州東三十里。上建五龍宮。

龍潭峽 在州東南九十里。五股泉匯流,陡下為潭。周武帝時,僧慧遠對龍門說法,即此地。龍門峽 ,在州東三十五里。浮山在北,磨山在南,兩山對峙如門,丹河水口經流。

天井溪 ,在州南四十五里。天井關注合白水,《水經》謂北流泉,又云聖井關。

黑龍潭 在州東北十里司馬山下。傳聞禱雨以石投之輒應。

錦溪 在州西七里。夾岸沿波,屈曲為溪。春夏之交,花藥掩暎,故曰「錦溪瀑水簾 」 ,在州南三十里。掛溜騰虛如簾。一名「水簾洞。」

洞靈泉 在州西南五里。岩崖之趾,孤津獨流。好事者鑿石為渠,浮觴其上,故亦曰「流杯泉。」 嘉潤池 在州北一十里。上建廟,人有禱者,以書紙投池,誠則沉,不誠則浮。

溫水 一在州東南十里。一在州東三十里郭壁山中。

雙泉 在州東三十里。泉水洶湧,經暑不涸,居民引以灌田。又名「瀑泉。」

高平縣

發鳩山 ,在縣北五十里,為丹水之源。《山海經》云:「發鳩多怪木,有鳥名精衛」 ,相傳炎帝少女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