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1 (1700-1725).djvu/5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午壁亭 ,以《水經注》考之,當在故陽阿縣南,澤州西界,與陽城接境。

陵川縣

《古履跡 》在縣東二十里箕子山麓。石上有巨人跡,「相傳殷亡,箕子避地於此,及武王延訪,易履而行,石跡猶存。」

馬武京寨 在縣東五十里。漢馬武曾屯兵於此,所居庭館倉庫,基址尚存。山之棘無倒刺,蛙不鳴,俗傳光武衣被牽,故去之,惱聒故禁耳。九仙臺 ,在縣西南六十里,與古賢山周圍相距三里,高千仞,三面泉流,相傳有丹士憩此,後皆仙去,故名。

棣華堂 在城內郝氏同居堂植棠於庭,以篤兄弟,故名。今為「郝文忠公祠。」 歲久就圮,知縣黃國璨同縣丞陳學先捐倡,邑士新之。

沁水縣

舜田 ,在縣南九十里歷山。相傳即舜耕歷山地也。又有「可陶壑」 ,在歷山之西北,即舜陶於河濱處。

原伯故城 ,在縣西北里許原上,周原伯封國也。後趙襄為原大夫。

端氏聚 即三家遷晉君處。今在縣東四十五里西城,《史記》:趙、魏、韓三家分晉,封晉君之子於端氏。漢屬河東郡。唐初徙澤州治此。金分端氏、沁水為二。元併入沁水,置端氏巡檢司。明裁。即今端氏鎮。

王離城 ,在縣東北五十里,即今王壁村。秦將王離擊趙,據險築此,四面懸絕。

《南陽忠義》寨 凡七處。宋紹興間,金人犯順,土人築砦拒之,且以待岳飛之兵,故又名「岳將軍砦。」 一即丹平砦,在白華村東。四圍壁立,絕頂平坦。一在南陽村,一在漢封村北,一在板橋村西南,一在尖山峰下,一在端氏東北,一在縣治西,其營壘遺址猶有存者。

營盤 即縣東門外。明初,元孽韓平章逆命犯順,上遣湯大夫、康都督領兵討之,駐劄於此。罪人竄伏,乃安撫人民,班師南還。

讀易龕 在板橋村。元平陽路總管府通判王惲被藩府檄伐文石於此,公暇讀書處也。自題曰「讀易龕。」

《州志》
不載古蹟

《山西通志》

陽阿縣 ,漢縣,在大陽鎮。《水經注》曰:「在魏。」 《土地記》:「建興郡治陽阿縣。」

高都城 在城東三十里。秦漢置縣,後魏建興,北齊為高都郡。魏又為建州。唐為蓋州,今廢為村。《水經注》曰:「白水出高都縣故城西,所謂長平白水也。」

丹川廢縣 在州治內。本後周高都縣,隋改為丹川,為澤州治。唐省入晉城。

碗子城 在州城南九十里太行絕頂。今屬懷慶府河內縣。其近郡山迴環,兩崖相夾,中立小城,隱名「鐵甕。」 經行者須扶策徒步,即宋太祖負石之處。明正統間,寧山衛指揮胡剛鑿石平險,以免推重之患。

睡鶴石 在州東南隅李鶴鳴宅內。其形類鶴,故因以名。

梳洗樓 在城北東板橋村。世傳樂氏二仙梳洗於上。

仙人詩蹟 ,去星軺驛十里許,月院山內,怪石壁立數丈,因石成文,字畫不凡。

五營 在郡城南關外門內東西街,城北隅中和坊,今為「大營坊。」 元置五營,每營肖「祀天王」 ,兩存,餘廢。

無題詩碑 在縣廳事後立。明洪武時修廨宇,掘地得之。草書絕句:「載酒欲尋江上月,出門無路水交流。黃昏悶倚東風立,看去東關獨地愁。」 額旁並無題署,或宋金變時作縣者為之。

《高平縣志》

石佛閣 在縣西一里金峰山。相傳有疾者炙佛多愈。

長平城 在縣西三十里,即秦白起坑趙卒處。北齊置長平郡,尋廢。《水經注》曰:「《上黨記》曰:『長平城在郡之南,秦壘在城西,二軍共食流水澗,相去五里』。」

故關城 ,在縣北二十五里。秦時城後廢,今其里尚名「故關。」

高華府 ,在縣東四十五里,即今之建寧鎮。唐顯慶二年,高宗開府於此,開元初廢。今其里近建寧者,猶名「府下。」

蓋州 ,在縣東十里,即今米山鎮,唐武德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