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1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海,溺死,化為鳥。嘗取西山木石以堙東海,入夕常聞風雨聲,雖月夜亦然。說者為炎帝女有遺恨云。

羊頭山 在縣北四十里。石狀如羊頭,秀拔危峰,勢凌霄漢。上有炎帝廟。傳聞神農嘗五穀於此。野有黍,以種地陰陽分,黍色紅白,古人因之以定律管,茲山所產,其一也。

金門山 ,在縣北五里。趙軍壘門。其土赤色,日照如金。

傘蓋山 在縣北三十里,遠望形如傘蓋。金峰山 ,在縣西郭外三里。上有靈岩寺、先月亭,為遊覽勝地。

韓王山 在縣北十五里,縣治之主山也。其山特起,上有平地數畝,登臨俯瞰,四面諸山,如培塿然。世傳秦圍韓王於此,故名。

七佛山 在縣東五里。高出眾山,左右環河,上建七佛寺。有石佛七,唐僧所鑿,其像奇古,有神舍利山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後唐釋大愚隱此。

龍王山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上有石佛洞、三教洞、子孫洞,龍王廟居其左。寒泉漱石,匯為溪流。邑人作「流觴亭」 於其上。

翠屏山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層峰秀石,儼若畫屏。

巃嵷山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一名「招雲峰。」 孤巒接雲,競舉霞秀。上有古剎怪松,俗傳以為可望黃河。

游仙山 在縣南十里。山陽有慈教院,李游仙通敏讀書處。舊有鐘,塵沒,無跡可尋。至今時游仙示以埋鐘之處,啟而得之,聲音弘朗,聞輒數十里。

懸壼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上有懸壼真人祠。董峰山 在縣西四十里。上建馬仙姑庵,有石槨,相傳為仙姑煉形之處。

空倉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秦白起詭運,置倉於此,以紿趙括新建巡檢司城。

空箱山 ,在縣西四十里。其形如箱,故名。大糧山 ,在東南十里。趙將廉頗積米於此。或云春秋米子國赤翟後,故名。今俗曰「米山。」 中多元谷,雪積,春深不融,下有米山鎮。

頭顱山 ,在縣西南五里。秦白起坑,趙降卒四十萬。唐元宗收頭顱,葬於此,建骷髏廟,有司春秋祀之。

穀遠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羊頭山之次。《山海經》所謂「丹林之水,出於羊頭山」 ,穀遠縣是也。出紅嘴鴉。

省冤谷 秦白起坑趙軍處,舊名「殺谷。」 唐元宗幸潞州,改今名。

五音洞 ,在縣東北三十里舍利山開化寺後。唐釋大愚審音處。

風洞 在縣東南十五里。一孔出風,出入各三日,信期不爽。明弘治間,知縣楊子器恐駭俗,堙塞之。今以神龍廟覆其上。

丹河 在縣西北。發鳩山之陽,亦曰泫水。東合白水,瀉於沁河。《水經注》曰:「丹水出高都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 《山海經》云:「沁水東有丹林,丹水出焉。」 又東會絕水。《地里志》曰:「高都有菀谷,丹水所出,東南入絕水。」 是也。絕水出泫氏西北陽谷故地。《里志》曰:「楊谷,絕水所出。左會長平水,出長平西北小山,東南流,經其縣」 故城,泫氏之長平亭也。《上黨記》曰:「長平城在郡南山中,丹水出長平城北山南流。」 此其大概也。

長河 在郡東北,合丹水、七佛山界。其中河渠渺遠,環帶縈紆,故有東西長河之別。

原潔泉 在縣西南五十里原村,即許河之源也。周圍四丈,深一丈五尺。泉原湧出,色清味甘,冬溫夏涼,東西分引溉田。

淵靈泉 在七佛山左。禱雨輒應。宋賜號「靈淵」 ,有廟。

玉女泉 ,在韓王山,有祠。土人遇旱,禱雨於此,後鑿而飲之。

金龍泉 在縣北二十里團池村,即今之蓮花池也。舊傳有二魚時躍於泉,遇雨即飛去,疑龍也。

郭公堤 在縣城北。元縣尹郭質築堤植柳,以障水患。

陽城縣

底柱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山有三峰,中路孤標矗立,高大而秀。其下惟土,起峰處惟石,若石柱然。上建玉皇廟,覆以鐵瓦。東峰華嶽觀,西峰青蘿宮。西南三十里為析城,五十里為王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