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1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縣注》「於滏陽。」 一本作「浙水。」

平田水 ,在縣東南九十里,南流於衛河。地多松柏,居人借之作香磨,以利其生。

落鴈池 在郝經故第,傍有池,經使宋不屈繫詩:「鴈足落於汴,金明池。」 鄉人擬此池為落鴈池,以志景慕。明知縣孫磐立亭。

沁水縣

碧峰山 在縣北三里。高峰峭壁,陡峻崔嵬,翠柏蒼松,蓊鬱森秀。上有寺,因山名碧峰寺內有千佛閣。寺東有五龍廟,廟內有泉,深可尺許,旱澇常盈,少污觸則涸,禱禳立應。相傳飲之卻病延年,名曰「靈泉」 ,故寺亦名「靈泉」 云。寺東崖畔有槲樹一株,鼓掌輒有應聲,俗呼為驚雞樹。石樓山 在縣南二里,崚嶒崒嵂,狀若樓臺,故名。有濯纓泉。半山有石樓,後廢。因修佛殿,名「石樓寺。」 頂有大樹數株,左有三教堂,右有白衣堂。元時主簿李鎔聘絳州名士,立社其上。

偃月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又名車輞山。嵬山 在縣東九十里,古端氏城東,一名「隗山。」 形勢峻岌,連綿不斷,有浮圖,遠望如筆。上建五龍祠、嵬山寺。

鹿臺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高聳峻絕,岩岫陰森,雖夏月猶有積雪。《水經注》云:澤水又東得陽泉,水口出鹿臺山,山上有水,淵而不流。《山海經》謂:此山有鳥,狀如雄雞,人面,名曰鳧徯。山頂常聞仙樂聲。上有寺,因名鹿臺。

榼山 「在縣東九十里。萬柏參雲,千松翳日,清泉映玉,飛閣憑空,蓋邑之最勝處也。上有大雲寺佛殿,前有白松三株,圍一丈五尺,高數丈,相傳秦漢間物也。每至月出,綠蔭蕭森。」 今三松已損其一,中有三老堂。

筆山 在縣東八十里。榼山之次,一峰傑立如脫穎,又名「孤山。」

三尖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三峰並峙。

歷山 在縣西九十里,即舜耕處。上有舜廟,廟旁有溈、汭二泉。其北有大洪池、小洪池。《山海經》謂「其木多槐,其陽多玉。」 此地深山窮谷,林木箐叢,民居鮮少。

紫金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

岳神山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有古松,勒石曰「肫陽」 ,一名洞陽山。山高十餘里,嵷嶐巍峻,亦沁水東南之巨瞻也。上有大岳神廟,下為湘峪村。按岳神在賈封者為西岳神,又為小岳神;在湘峪者為東岳神,又為大岳神。

樊山 去城一百二十五里,山前有老母庵,山後即可樂山。泉上刻「雲液」 二字。

東烏嶺 在縣西北四十里。《地里志》名黑嶺,因避宇文諱,故易今名。與西烏嶺兩山對峙。西烏嶺為翼城縣地。舊制,《穆天子傳》云:「鈃鏗,即此。」 二山周穆王乘八駿遊天下所歷處。唐武宗三年,石信踰烏嶺,破五寨,斬獲數千,即此嶺也。嶺上四時常有雲氣。其地為河東通衢,設巡檢司署。今廢。

夫妻嶺 在縣東十五里。相傳有夫婦挽車至此,力窮而斃,故名。嶺上高峰兀出,是為尖山。山東數十里有紫沙門。

沁河 在縣東五十里。源出沁源縣「綿山,經岳陽縣東而來,自大將村入沁水縣界,西南流五十餘里而至鄭莊村,又東南流五十里而至端氏,又南流三十餘里而至武安入陽城界,西南流百五十里而至河南濟源境,復轉而東,經河內、武陟入黃河。」

蘆河 在縣西南十里。源出鹿臺山,經陽入沁。梅溪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梅谷,經陽城北,曲折南流,與杏溪合,至鄭莊村入河。

杏谷水 ,在縣東杏谷中。亦名「杏溪。」

龍潭 在縣西北二十里。

《州志》
未載山川

高平縣

仙公山 在縣北三十里。世傳明嘉靖初,仙人張果老曾過此,故名。

鳳頭山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即發鳩山之巔。形如鳳頭,屹立乾地,遙望縣城。里人建真武廟,以障縣治之缺。

牛心山 在縣北。出石溫潤有文,可硯。

石室山 在縣北三十里。土人作石室於此。日將旦,山麓常有五色雲霞,及晡時始散,相傳有寶氣。

釜山 ,在縣北三十里。形如覆釜,建倉頡廟於上。

吾山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與澤州接界。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