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添造倉屋二十間。
滎澤縣、「添造倉屋五間。」
滎陽縣、「添造倉屋十二間。」
河陰縣、「添造倉屋十一間。」
氾水縣,添造倉屋二十間。
開封府學校考 府志
本府
開封府儒學 「舊在府治東南隅,本宋國子監故址。元改建為汴梁路學。明洪武三年,改為開封儒學。」 三十三年夏,圮於水。永樂五年,徙於麗景門西北。天順五年,知府舒曈修葺。成化十六年,知府張岫增修。明末,河水沒。
皇清順治九年,知府朱之瑤卜基城之東北,建左廟。
右。學廟中:大成殿七楹,東西廡各七楹,戟門三楹,櫺星門三楹。外為泮池,左右建「聖域」 、「賢關」 二坊。名宦、鄉賢二祠在戟門外,東西各三楹。啟聖祠三楹,在文廟後。廟西為儒學大門、儀門各三楹。明倫堂五楹,「千秋道脈」 坊一座,後建尊經閣,東西旁房各九楹。儒學教授宅一處,在文廟東。前堂三楹,後堂三楹。康熙十一年,巡撫郎廷相;二十三年,巡撫王日藻重修。
祥符縣儒學 原在舊縣治西北。明洪武五年,知縣胡聶創建,後沒於水。永樂四年,知縣王春重建。天順六年,布政章繪、按察使宋欽、副使王齊、弘治二年,知縣段鑑,相繼修葺。至崇禎壬午,復沒於水。
皇清順治十一年,知縣孫如林改建新縣治東《南康》。
熙二十四年,提學道蔣伊捐俸於文廟西建「明倫堂」 東西齋房。三十二年,提學道張潤民捐俸修牆垣牌坊。
各州縣
陳留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始建未祥。元季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顧執中增建。十三年,知縣王鏞以地湫隘,徙建街北。天順、弘治、正德間,知縣鄭暲、張達、傅桂。嘉靖三十三年,知縣朱文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七年,守道辛炳翰。八年,知縣楊士烜重建。
康熙二十二年,知縣王永烈重修。
杞縣儒學 在縣治西。始建未祥。明洪武三年,知縣章俊重建。嘉靖八年知縣段績,十一年知縣王應,二十三年知縣蔡時雍,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吳守寀重建講堂。康熙十四
年知縣涂山崑,二十六年知縣徐開錫,二十九年知縣李繼烈重修。
通許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宋咸平間建。洪武三年,縣丞范世英重建。永樂初,知縣李本中、嘉靖二十一年,知縣陳正修葺。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賈待旌,康熙二十五年知縣惲。
驌重修
太康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始建於漢,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王辰重建。成化間,知縣王珣增修。嘉靖二十五年,署縣事通判路逵重修。
皇清順治五年,知縣田六善重修。
尉氏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元天曆初,縣令張榮祖建,後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縣丞林清重建。十五年,知縣黎季樞修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間,知縣劉紹、劉鉞、趙琚、曾嘉誥相繼增修。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衛紹芳,十五年知縣高桂、《康熙》
二十二年,知縣王夢翼重修。
洧川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金正大間建。明洪武三年,知縣俞廷芳重建。弘治間,知縣杜馴修葺。嘉靖二十六年,知縣陳秉忠、崇禎二年知縣沈惟耀重修。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王秉彝,十年知縣魚《飛漢》。康熙
十二年知縣王大作,三十年知縣張世綬重修。鄢陵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元宣武將軍焦成建,後為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江玉重建。永樂間,訓導王賢,正統、成化、弘治、嘉靖間,知縣焦炫、陳理、王時中、馮霄、張解、趙孔昭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孫丕承、康熙十三年知縣羅珍。
二十七年,知縣許承澎重修。
扶溝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元延祐三年,縣尹趙瓊建,尋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知縣張遵道重建。景泰、天順間,知縣陳紀、康昭「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七年知縣楊在陞,十二年知縣王佐「訓導。」
張一麟,十三年,知縣蔣其昌重建。康熙二十年,知縣周士皇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