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3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 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武侯 曰:「善!」即封吳起為西河守。

《范雎傳》:范雎說昭王曰:「秦韓之地形,相錯如繡,秦之 有韓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天下 無變則已,天下有變,其為秦患者孰大於韓乎?王不 如收韓。」昭王曰:「吾固欲收韓,韓不聽,為之奈何?」對曰: 「韓安得無聽乎?王下兵而攻滎陽,則鞏成皋之道不 通;北斷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師不下,王一興兵而攻 滎陽,則其國斷而為三。夫韓見必亡,安得不聽乎?若 韓聽,而霸事因可慮矣。」王曰:「善。」

《秦始皇本紀》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 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

《酈食其傳》:漢王數困滎陽、成皋,計欲捐成皋以東,屯 鞏洛以拒楚。酈生因曰:「臣聞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 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 人以食為天。夫敖倉,天下轉輸久矣,臣聞其下乃有 藏粟甚多。楚人拔滎陽,不堅守敖倉,乃引而東,令適 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資漢也。方今楚易取而漢 反卻,自奪其便,臣竊以為過矣。且兩雄不俱立,楚漢 久相持不決,百姓騷動,海內搖蕩,農夫釋耒,工女下 機,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願足下急復進兵,收取滎 陽,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 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效實形制之勢,則天下知 所歸矣。」

《高祖本紀》:「三年,漢王軍滎陽南,築甬道屬之河,以取 敖倉。與項羽相距歲餘,項羽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 食,遂圍漢王。漢王請和,割滎陽以西者為漢。項王不 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之計,予陳平金四萬斤,以間 疏楚君臣。於是項羽乃疑亞父。亞父是時勸項羽遂 下滎陽,及其見疑,乃怒,辭老,願賜骸骨歸卒伍。未至」 彭城而死。漢軍絕食,乃夜出女子東門二千餘人被 甲,楚因四面擊之。將軍紀信乃乘王駕,詐為漢王,誑 楚。楚皆呼萬歲,之城東觀。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 西門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樅公守滎陽。諸將卒 不能從者,盡在城中。周苛、樅公相謂曰:「反國之王,難 與守城。」因殺魏豹。漢王之出滎陽,入關收兵,欲復東。 轅生說漢王曰:「漢與楚相距滎陽數歲,漢常困。願君 王出武關,項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滎陽、成皋間 且得休;使韓信等輯河北趙地,連燕、齊,君王乃復走 滎陽,未晚也。如此則楚所備者多,力分,漢得休,復與 之戰,破楚必矣。」漢王從其計,出軍宛、葉間,與鯨布行 收兵。項羽聞漢王在宛,果引兵南。漢王堅壁不與戰。 是時彭越渡睢水,與項聲、薛公戰下邳,彭越大破楚 軍。項羽乃引兵東擊彭越。漢王亦引兵北軍成皋。項 羽已破走彭越,聞漢王復軍成皋,乃復引兵西拔滎 陽,誅周苛、樅公而虜韓王信,遂圍成皋。漢王跳,獨與 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馳宿修武,自稱使者, 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乃使張耳北益收兵 趙地,使韓信東擊齊。漢王得韓信軍則復振,引兵臨 河南,饗軍小修武南,欲復戰,郎中鄭忠乃說止漢王, 使高壘深塹勿與戰。漢王聽其計,使盧綰、劉賈將卒 二萬人,騎數百,渡白馬津,入楚地,與彭越復擊破楚 軍燕郭西,遂復下梁地十餘城。

《漢書高祖本紀》:「漢數挑成皋戰,楚軍不出,使人辱之。 數日,大司馬咎怒,渡兵氾水,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 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大司馬咎、長史欣皆自剄 氾水上。」按《註》,張晏曰:「『氾水在濟陰界』。如淳曰:『氾音 祀』。《左傳》曰:『鄙在鄭地氾』。」臣瓚曰:「高祖攻曹咎於成皋, 咎渡氾水而戰,今成皋城東氾水是也。」師古曰:「瓚說 得之。此水不在濟陰也。鄙在鄭地,《氾釋》者又云在襄 城,則非此也。」此水舊讀音凡,今彼鄉人呼之音祀。 漢遣陸賈說羽,請太公,羽弗聽。漢復使侯公說羽,羽 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九 月,歸太公、呂后軍,皆稱萬歲。按《註》,應劭曰:「在滎陽 東南二十里。」文穎曰:「於滎陽下引河東南為」鴻溝,以 通宋、鄭、陳、蔡、曹、衛,與濟、汝、淮、泗會於楚,即今官渡水 也。《索隱》曰:張華云:「一渠東流經浚儀縣,是始皇所鑿, 引河水灌大梁,謂之鴻溝。」一渠東至陽武縣南,為官 渡水。《北征記》曰:「中牟臺下臨汴水,是為官渡水。」 《陳留風俗傳》,昭帝時,蒙人焦貢為小黃令,路不拾遺, 囹圄空虛,詔遷貢,百姓揮涕守闕,求索還貢。天子聽 增貢之,秩千石貢之,風化猶存。其名。「好學多貧」,此其 風也。

《九域志》:梁孝王自汴州築蓼隄,至洛陽三百里。 《後漢書荀彧傳》:「彧為亢父令。董卓之亂,棄官歸鄉里。 同郡韓融,時將宗親千餘家,避亂密西山中。彧謂父 老曰:『潁川四戰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衝。密雖小 固,不足以扞大難,宜亟避之』。鄉人多懷土不能去。會 冀州牧同郡韓馥遣騎迎之,彧乃獨將宗族從馥,留 者後」多為董卓將李傕所殺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