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3 (1700-1725).djvu/69

此页尚未校对

桃源河 ,在縣北三十里。黃河故道。

汴河 一名「睢河」 ,當縣之衝,由陳留下達於徐。韋家河 ,在縣北十三里,《黃河故道》。

張弓河 在縣南三十里。

苗公河 苗時中主寧陵,導水灌田,民甚利,因稱「苗公河。」

陽驛河 在縣西二十里。與桃源張弓同源黃河故道。

八里屯河 在縣南八里。

鹿邑縣

陰靈山 ,在縣東十一里。其形盤旋磅鬱,遠視則陰氣冥昧。

隱山 ,在縣東十三里,與陰靈山對峙。世傳陳摶煉丹之處。

黃河 ,在縣北二十里。

南河 在縣南十里

渦河 ,在縣北四十里。

洺河 ,在縣南二十里。

剌河 ,在縣南六十里。

「九龍井 」 在太清宮。世傳老子始生,九龍吐水。今太極殿東有井存焉。

「煉丹井 」 有二,在太清宮左右,世傳「老子煉丹處。」

靈溪池 ,在太清宮前。世傳九龍取水浴老子池也。

《老子池 》,在縣內西北隅。

夏邑縣

睢水 ,在縣南二里,經永城縣,合沙、白二水,達於宿州。

柳河 在縣南三十里。自汴河東流入于永城,經清河口達於淮。

巴河 在縣北二十里。今名曰「黃河。」 流入徐,達於淮、泗,以濟漕運。

睢河 ,在縣北一里許。即漢高帝敗軍入穀泗及睢水之處。

白河 ,在縣南五里。其源自歸德馬牧店分流於永城,達於小河口。

黑虎澗 在縣東郭外。俗傳有黑虎負於此,因名。

永城縣

虞山 ,在縣北九十里,一名「漁山。」 山前有釣臺存焉。

碭山 在縣北八十里,即漢高隱處,又名磨山、白毛山 、石洞山 、黃土山 、戲山 ,連亙幾二十里。

柏山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澮河之北。山下有《柏山集》。

夫子巖 在縣北碭山鄉芒碭山西南。上有石室約三楹。世傳「夫子經此避雨,後人肖像於壁間」 ,至今尚存。

佛巖 在縣北芒碭山之東南,中有三石。佛石洞 在縣北芒碭山之南麓,世傳為「梁王洞。」 澮河 在縣南二十里。自亳州經流入蒙城,達於淮。

泡河 在縣南五十里,東南合澮河入淮。巴河 ,在縣北九十里。

小河 ,在縣北二十里。

柳園湖 在縣西北五里。

焦州湖 在縣東南十里。

清溝 ,在縣東南,入澮河。

黃溝 在縣南,入澮河。

洪溝 ,在縣北六十里芒碭山前。

白洋溝 ,北接巴河,入於《澮河》。

虞城縣

巴河 在舊縣南十里,自考城下流入碭山。汴渠 ,在縣北七里,入單之碭山。

孟瀦澤 在縣西北十里。孟瀦,《爾雅》作「孟諸。」 按《通典》云「孟諸」 ,即《禹貢》所謂「導河澤被孟諸」 是也。《左傳》云:楚子玉夢河神謂己曰:「賜汝孟諸之麋。」 空桐澤 ,在縣南十里。睢水東南流經此澤,有空桐亭。

睢州

恆山 《萃律》南向為州主,山在州西北十二里,金鎖嶺 在州治後,其形窿然而高,避水患者多屋於其上。

河隄嶺 在州東南三十里。

騾駝岡 在襄公臺後,其形起伏如駝,故名。環岡佳木鬱蔥,地頗幽勝,說者謂「襄公游玩地。」 黃岡 ,在州東南四十里。

平岡 在州南四十里

長岡 在州西南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