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3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典史宅 在縣堂西

陰陽學 ,在縣治大門外左。

醫學 在縣治大門外右。

僧會司 在縣治東北

道會司 未載

布政司行署 ,在縣治東。明末燬。

按察司行署 未載

府館 在縣治西街

河防廳 在縣治東南

察院 在縣治東

預備倉 在縣治東

義倉二所 一在小《顏家集》,一在《孫祿口集》。教場 在東門外。

養濟院 在南郭外,今改城內。舊長平倉漏澤園 在北門外。

義塚 在城西五里

柘城縣治 昔在舊城中。明洪武元年,知縣王智建。正德六年,知縣高舉重修。嘉靖二十年淪於水。至三十三年,知縣姜壽徙治於新城。東門市物街北,正對南門通正街,左、右、北俱鄰民間。中為愛民堂,後為中堂,東為幕廳,為六房,為公廨,前左為土地祠、迎賓館,後為知縣宅。大門外東為旌善亭,西為申明亭。

典史宅 在縣堂東

陰陽學 在縣門東

醫學 在縣門西

僧會司 在白塔寺

道會司 在《三清觀》。

預備倉 在縣治東

布政司行署

按察司行署

府館 以上三署俱知縣胡世忠建,今俱廢。察院 在新城市物街,嘉靖三十三年知縣姜壽建。

教場 在縣城西

養濟院 在縣南門外

漏澤園 在縣城東堤外。

義塚 在縣城西三處,南一處、西北一處。

歸德府學校考    府州縣志合載

本府。商丘縣附郭。

府儒學 在府治東,即「宋應天書院。大中祥符中建為南京國子監,後經兵燬。元初,建大成殿三楹。延祐四年,增為五楹。至元丁丑,知府李守中增置櫺星門。其後又值兵燬。明洪武六年,知州段嗣輝於原址創建廟學。宣德、天順間,知州李志、蔣魁相繼增修。至弘治壬戌,圮於水,知州張璽徙建於今地。正德間,知州趙」 會、劉信相繼修葺,又建明倫堂五楹,左右齋舍共六十楹。前為儀門三楹,大門三楹,其後為饌堂五楹。嘉靖初,詔建啟聖祠、「敬一亭。」 州縣學皆有。二十一年,分守參議王崇檄知州李應奎修葺之。二十四年,改州學為府學。三十年,知府南逢吉又新之。三十四年,知府王有為,三十八年,知府陳洪範繼修。

啟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 俱未詳其處。教授宅 在明倫堂後。

訓導宅 在「明倫堂後。」

魁星祠 在府學東

應天書院 在城西北隅。宋有《敕賜碑》,在舊城內,今廢。

宋范文正公講院 在府學之東,直長十八丈六尺,橫闊八丈二尺。大門一座,二門一座,講堂一座,後軒一座,文昌閣一座,「文正公祠一座,藏書樓一座。樓下廳房三間,向學西門樓一座,東西房二十間,週圍磚牆,計高一丈三尺六寸。藏書樓前東西牆二道,耳門四座。明萬曆三十九年,知府鄭三俊重建。」

商丘縣儒學 在縣治北,明萬曆元年,設為。

先師廟:「知縣何希周建。」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胡揚俊重修,廟之前為東、西廡。

為戟門;門外為櫺星門、為泮池,右為明倫堂三間。知縣何希周建;堂東西為號房各五間;堂前為大門、二門及照壁。

啟聖祠 在廟後東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