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3 (1700-1725).djvu/8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九十三卷目錄

 歸德府部彙考三

  歸德府賦役考上

職方典第三百九十三卷

歸德府部彙考三

歸德府賦役考上       府志

府屬總數

歸德府 舊志田七萬七百八十頃三十八畝四分七釐八毫六絲,此初額也。久而為境外所侵沒者甚多,向未釐正。至嘉靖四十三年冬,歸德府知府羅復述職如京,因上疏正之。疏略云:「奏為正疆界,均賦役,以杜詭隱,以息爭訟事。國初有例,山東、河南閑荒地土,許民儘力開墾,永不起科。蓋當草創之初,流移未復」 ,生齒未繁,野多曠土,不忍荒棄,設法招民開墾之耳。承平既久,得業諸人,擅利數世,固當即所開墾之地,一體均派糧差,以足所在州縣之原額,非許流來耕墾之民得以詭隱地糧,原籍官司得增科於境外也。本府一州八縣,據各申稱,「商丘縣原額大地六千六百七十餘頃」 ,內查祥、杞、陳留、亳州、武平、陳州、睢陽三衛,太康、儀封、睢州、永夏、鹿柘、虞城、寧陵、山東曹各處軍民共墾種該縣地九百五十五頃三十一畝有零。鹿邑縣申稱:「額地九千九百三十八頃七十四畝四分。」 內查陳州、睢州、歸德、睢陽、武平、穎川四衛,商丘、柘城、陳留、沈丘、項城、祥符、杞縣,江南亳州、穎州軍民共墾種該縣地九百九「十二頃五十八畝。」 寧陵縣申稱「額地三千六百六十二頃七十四畝三分三釐,內查歸德、宣武、睢陽三衛軍舍共墾該縣地九百九十八頃八十六畝五分四釐五毫。」 柘城縣申稱「額地一千九百一十四頃五畝,內查歸德、雎陽二衛陳留、太康、杞縣軍民共墾種該縣地八十六頃七十三畝七分。」 考城縣申稱、「額地三千一百三十五頃九十五畝二分五釐五毫。」 內查杞縣民種地三百七十二頃九十畝七分九釐。祥符縣民種地一百九十一頃五十四畝八分陳留縣民種田一百三十頃三十四畝四分六釐睢州民種地一百八十頃四十九畝九分八釐。儀封縣民種地八十四頃二十四畝五分。山東曹縣民種地九十六頃八畝五釐,曹州民種地三十九頃六十二畝八分,寧陵縣民種地十頃五十二畝,商丘縣民種地三十六頃一十五畝七分,蘭陽縣民種地三十八頃五十一畝二分,亳州民種地五頃七十畝,通許縣「民種地一頃三十五畝,懷慶衛軍種地七十一畝,江西寄莊民種地三」 頃七十五畝八分。徽州寄住民種地四頃,共地一千一百九十五頃九十七畝七分四釐。永城縣申稱「額地二萬六千一百頃,內查碭、蕭、單、夏、鹿、柘、蒙城、儀封等縣民共種地三千二百五十五頃七十六畝八分。睢州申稱『額地五千六百七十七頃六十五畝八分,內查直隸武平、宣衛、睢陽、陳州四衛』」 ,亳州,祥、杞、陳留、儀封、太康、通許,山東、山西、陝西、南京等處軍民共種地二千九百八十四頃二十四畝八分。虞城縣申稱「額地五千六百五十二頃一十六畝。」 內查祥、杞、陳留、蘭陽、儀封、蕭等縣,徐、宿臨清等州,商丘、夏、永寧等縣軍民共種地一千三百六十三頃四畝一分。夏邑縣申稱「額地六千四百」 九十三頃六十九畝。內查商丘、虞城、杞縣,南直隸蘇州府、徐、亳、宿、壽、潁等州,山東曹、單、蕭、碭、山西澤州,浙江等處軍民共種地八百頃一十八畝八分。備造《地畝文冊》。各稱「外省寄住如山、陝、直隸江浙徽州蘇州等處軍民墾種該州縣田地、附籍納糧當差無異。」 惟河南鄰近州縣軍民墾種地土不納「糧差,每遇有司丈量均派,則又指稱報冊原籍,在彼輸納。及弔查彼處境外糧冊,則報納者僅十一,而詭隱者常十九。夫封疆域民,則壤成賦,古今通義也。今所在州縣,蓄此不令之民,食土之毛,隱任土之貢,使糧差累重於土著,徵輸阻撓於隔屬,此賦役所以不均,而政令所由舛也。」 臣切計害之明「著者有五:一曰地虧正額。查據商丘縣原額地六千餘頃,嘉靖四十二年未經丈量,以先載冊辦納糧差,止有地三千六百頃,虧折地額二千四百餘頃。寧陵縣原額地三千六百六十頃,舊年編審均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