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4 (1700-1725).djvu/107

此页尚未校对

縣丞宅 在正廳東

主簿宅 在正廳西,今廢。

典史宅 在縣丞衙前

行署察院 :在新街。按《縣志》云:舊為太僕寺,今建義學。

布政分司 在西街。洪武初,知縣胡南溟建。按《縣志》云:「今改察院。」

按察分司 在縣治西。洪武間,知縣胡南溟建。按《縣志》云:「今建省身書院,祀蘧伯玉。」

府館 在按察司西,知縣李全改建。以上行署,俱萬曆六年知縣余相重修。

新分司 在布政司前。萬曆間,知縣盧大謨修,今廢。

勸善亭 :在縣治西。知縣李登瀛建。

息訟亭 :在縣治西,知縣李登瀛建。

陰陽學 「在縣治東,洪武初建。」

醫學 「舊在縣治西,洪武初建。弘治八年,知縣王統徙置臨川街。」

僧道會司 僧在華藏寺,道在城隍廟。

豫備倉 ,在北小街。康熙三十三年,巡撫顧復捐俸添設廒房二十間。

《新豫備倉 》在新街察院左。今存其址。

社倉 舊大趙、李臺、郭柳、《張青》等社,各有義倉三十間。今廢。

養濟院 在華藏寺西

桑園 :在城東關外。知府張謙、知縣鄺瓚建,久廢,知縣余相查復。

漏澤園 一在縣北壇後,知縣王素建。一在東關,知縣王開建。

獲嘉縣治 在城內西近北,始建未詳。洪武三年知縣熊邦基重建。景泰七年知縣薛良,天順四年知縣邢表,成化十八年知縣吳裕繼修。萬曆十二年知縣樊楠,三十一年彰德府同知署縣事張蘊道重修。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知縣馮大奇增修大堂三間庫。

房四間捕署三間,在堂西。鑾駕庫二間六房科二十間,在東西。役房各二間,在儀門外;東西收糧所東西各三間;迎賓館五間衙神廟三間大門三間儀門三間馬神廟一間。旌善亭、申明亭俱在縣治前。榜棚東西各八間。以上俱康熙二十三年重修。

縣丞宅 在堂東

主簿宅 在堂東北,久廢。

典史宅 在堂東南,久廢。

縣監 在二門外

行署察院 在縣治東北。洪武十七年知縣劉諶建。成化十九年知縣吳裕、萬曆十四年知縣張諭,三十一年署縣同知張蘊道重修。

布政司 即東司,在承恩門內,始建未詳,萬曆年間,知縣張諭,三十一年管縣事彰德府同知張蘊道繼修。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知縣馮大奇增修。

按察司 即前司,久廢,在縣治東南,舊為衛輝府廳,成化二年縣丞韓彝建。十九年知縣吳裕,萬曆十四年知縣張諭增修。

亢村察院 ,傾廢已久。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知縣馮大奇重修。

陰陽學 在縣治東

醫學 在縣治西

僧道會司 在縣治北

預備倉 在大門內西,共三十間。

惠民藥局 在里仁街。久廢。

養濟院 舊在揆文門外。成化二十一年,知縣吳裕遷於城內東南隅。萬曆元年,知縣高應選仍遷舊地,久廢。

皇清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馮大奇復創建於「承恩門。」

《畦桑》園 舊在縣北邑厲壇右。成化六年,本府同知張謙督知縣鄭福相隙地於此,廣袤計十畝,分鑿畦井,構亭三間,門一間,碑一道,以記創興始末,久廢。

漏澤園 在承恩門外一里內。成化二十年知縣吳裕立,久廢。後又於城東二里許添置一所,地二畝;亢村南置一所,地二畝。俱四十三年本府署印同知魯廷彥立。俱久廢。

淇縣治 在城內東北。始置於漢,為朝歌縣治。隋廢朝歌置衛縣,移其治於淇河之東。古衛國地。唐、宋、金因之。元至元間,置淇州,復移其治於故地,即今治也。至元九年,知州高德淵創建。明「改為縣。洪武三年知縣段珉,弘治十一年知縣顏頤壽,嘉靖二十三年知縣張宜重修。正堂三間,左右耳房二間。嘉靖二十三年」 ,知縣張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