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4 (1700-1725).djvu/111

此页尚未校对

另加作養,時時勸課,飲食薪燭供具悉備。《裕士倉 》久廢。

淇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元至元丙子,立淇州,自衛縣遷於此。明洪武三年,知縣段珉重建。宣德九年,知縣羅經重修。景泰四年,知縣宋鐸捐俸易地,開通道路。七年,知縣王寧重修。弘治十三年,知縣崔暠因逼近南城,改建於北。嘉靖九年,知縣方員重修。二十三年,知縣張宜重修,於城東南隅開創水門以洩水。

皇清順治六年,兵巡河北,道塗公廓,見「大成殿」傾圮。

《發銀》,命教諭閻中興董其事,知縣柴望捐俸,闔邑紳衿各捐貲有差。

大成殿 五間明正德間,本縣義士竇中增修。東西廡各十五間,宰牲房三間,戟門三間,神廚三間,神庫三間。

名宦祠 三間,在戟門東。

鄉賢祠 三間在戟門西。

「啟聖祠 」 三間在敬一亭東。

文昌祠 三間在文廟東。

「奎星樓 」 一座,在東南城上。

明倫堂 五間

學倉房 六間

教諭公廨 十間,今廢。

訓導公廨 十間,今廢。

學田 三十畝

射圃 知縣張宜建廳三間,門坊一座。

社學 在儒學西

輝縣儒學 在縣西。元至元間,知州司仁「重建。至治間,知州田良輔、至順間同知彭嗣祖修。元末廢。明洪武丙辰,主簿徐文重建。天順戊寅知縣王傑、弘治間參政王儼、知縣李琮、劉玉、嘉靖戊子知縣張天真繼修。丁巳,分守河北參議陰標撤舊新之。萬曆間,知縣聶良杞、盧大中續葺。」

先師殿兩廡。廡兩端為神廚神庫祭酒祭帛所、大

成門

名宦祠 在大成門左

鄉賢祠 在大成門右,泮池跨以石橋。櫺星門在橋前。

奎光樓 在櫺星門左

啟聖祠 在禮門東

明倫堂 在庠門正北。「進德齋」 三間,在明倫堂前東。「修業」 齋三間,在明倫堂前西。敬一亭在明倫堂後。「時雨」 堂五間,在敬一亭北。

養賢倉 久廢

教諭宅 在禮門外

兩訓導宅 在倉左右,皆南向,俱廢。

「學田 」 四頃二十畝。

學倉 在儒學後

射圃 在儒學西

社學 共四,儒學前一,東、西南關各一,鄉鎮多有,共二十五區,各有養蒙堂三間,門樓一間,俱嘉靖四年提學副使蕭鳴鳳檄知縣許琯創建。書院附。

百泉書院 在縣西北七里蘇門山麓百泉之左。成化壬寅,提學僉事吳伯通、知府張謙建,參政吳節有「記。」 後提學車璽、王敕相繼重修。正德庚辰,御史汪淵檄知府翟鵬、知縣李傑增修。嘉靖癸丑、隆慶戊辰,御史霍冀、楊家相繼修。萬曆九年拆廢。十二年,署縣事本府推官龍德孚始議興復。知府周思宸、知縣盧大中同修。內有:

先師廟三間在書院儀門南,舊祀邵、許、姚三先生。

繼而議者謂「學當以濂、洛、關、閩為的」 ,并祀周子、二程子、張子、司馬溫公、朱子、南軒張子、東萊呂氏,以姚、竇二公配享明季。崇禎壬午科緣省會水陷,乃因書院舊基,改作貢院。

先賢祠 三間,在書院儀門南。舊祀邵、許、姚三先生。繼而議者謂「學當以濂、洛、關、閩為的」 ,并祀周子、二程子、張子、司馬溫公、朱子、南軒張子、東萊呂氏,以姚、竇二公配享。弘治戊午,提學車璽改為文廟。

敷教堂 五間,在儀門內。齋舍五十間,主敬堂五間,過亭六間,藏書閣三間,嘉靖甲申提學副使蕭鳴鳳建;仰止俯泉亭二在藏書閣前,中有石池,跨以石橋,植蓮於中。俱御史楊家相建。公署 有二,正廳、茶廚各三間,門樓各一間,在大門左右;百泉書院坊在大門外,「敬敷文教、樂育英才」 坊二在書院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