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4 (1700-1725).djvu/17

此页尚未校对

臣聞聖主褒死難之士,育死事之孤,或親推轜車,或 追建封邑,厚死有以慰生,撫存有以答祠。然後君臣 之義,貫以生死;激勸之道,著於存亡。君所以不遺乎 臣,臣所以不背其君,君恩臣節,於是乎立。伏見故御 史中丞贈揚州大都督張巡,生於昌時,少習儒訓。屬 阿斝搆亂,凶虐滔天,挺身下位,忠勇奮發。率烏合之 「眾,當漁陽之鋒。」賊時竊據洛陽,控引幽朔,驅其猛銳, 吞噬河南。巡前守雍丘,潰其心腹。及魯昱以十萬之 師,棄甲于宛、葉,哥舒以天下之眾,敗績於潼關。兩宮 出居,萬國波蕩。賊遂僭盜神器,鴟峙兩京,南臨漢江, 西逼岐、雍。群帥遷延而不進,列郡望風而出奔,而巡 獨守孤城,不為之卻。賊乃繞出巡後,「議圖江、淮。巡退 軍雎陽,扼其咽頷,前後相守。自春徂冬,大戰數十,小 戰數百,以少擊眾,以弱制強,出奇無窮,制勝如神,殺 其凶醜,凡十一萬。賊所以不敢越雎陽而取江淮,江、 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城孤糧盡,外救不至,猶奮 羸起病,摧鋒陷堅,俾三軍之士,噉膚而食,知死不叛。」 及城陷見執,終無撓詞,顧叱凶徒,精貫白日,雖古之 忠烈,何以加焉?伏以光天文武大聖孝皇帝陛下聰 明文思,睿哲神武,提一旅之眾,復配天之業,賞功褒 節,大賚群臣,遂贈揚州,官及其子,此誠陛下「發德音 之美也。而議者或罪巡以食人,愚巡以守死,臣竊痛 之。令特詳其本末,以辯巡過,以塞眾口,惟聖聰鑒焉。 臣聞『人稟教以立身,刑原情而定罪,故事有虧教,則 人道不列;刑有非罪,則王法不加』。」忠者臣之教,恕者 法之情。令巡握節而死,非虧教也;析骸而爨,非本情 也。《春秋》之義,以功覆過,咎繇之典,容過宥刑;《大易》之 戒,遏惡揚善;為國之體,錄用棄瑕。今眾議巡罪,是廢 君臣之教,絀忠義之節,不以功掩過,不以「刑恕情,善 遏惡揚,錄瑕棄用,非所以獎人倫,明勸戒也。且其時 大臣將相從逆,比肩而巡,朝廷不登坐,宴不與,不階 一伍之眾,不假一節之權,感肅義旅,奮身死節,此巡 之忠大矣。」賊勢憑陵,連兵百萬,巡以數千之眾,橫而 制之,若無巡則無雎陽,無雎陽則無江、淮。賊若因江、 淮之資,兵彌廣,財彌積,根「結盤據,西向以拒王師,雖 終於殲夷,而曠日持久。國家以六師震其西,巡以堅 壘扼其東,故陝、鄢一戰而凶逆遁走,王師因之而勢 勝,聲勢纔接而城開。」此天意使巡保江淮以待陛下 之師,師至而巡死也,巡之功大矣。古者列國諸侯或 相侵伐,猶有分災救患之義,況諸將同受國恩,奉辭 伐罪乎?巡所以固守者,非惟懷獨克之志,亦以恃諸 軍之救,救不至而食盡,食既盡而食人,乖其本圖,非 其素志,則巡之情可求矣。設使巡守城之初,已有食 人之計,損數百之眾以全天下,臣猶曰「功過相掩」,況 非其素志乎?在《周典》之三,宥其一曰「宥過失。」故語巡 之忠,則可以敦世教;議巡之功,則可以繫中興;「原巡 之情,則可以宥過失。」昔夫子作《春秋》,明褒貶;齊桓將 封禪,略而不書;晉文公召王河陽,書而諱之。蓋以匡 戴之功大可以掩僭禪之過也。今巡蒼黃之罪,輕于 僭禪;興復之功,重于匡戴。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聖人 之訓,昭然可徵。臣故謂巡者足可以為訓矣。臣又聞 罰不及嗣,賞延于世,此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今巡子 亞夫,雖受一官,不免饑寒之患。江淮既巡所保,戶口 充完,臣謂宜封以百戶,俾食其子。臣又聞強死為厲, 游魂為變,有所歸往不為災。巡既身首支離,將士等 骸骨不掩,臣謂宜於雎陽城北擇一高原,招魂葬送。 巡并將士,大作一墓而葬。使九原之魂,猶思效命,三 軍之眾,有以輕生,既感幽明,且無冤厲,亦國家忘過 旌善,垂誡百世之義也。」臣少與巡游,巡之平生,臣所 悉知。今巡死大難,不睹休明,惟期令名,是其榮祿。若 不時紀錄,日月寖悠,或掩而不傳,或傳而不實,而巡 生死不遇,誠可悲焉。臣敢採所聞,得其親睹,撰《傳》一 卷,昧死獻上。伏惟陛下大明在上,廣運臨下,仁遐之 德,洽於艱難,有善必紀,無微不錄。倘以臣所撰,編列 史官,雖退死丘壑,骨而不朽。臣翰誠惶誠恐,稽首頓 首。

《宋州寧陵縣記》
杜牧

建中初年,李希烈自蔡陷汴,驅兵東下,將收江淮。寧 陵守將劉昌以兵三千拒之。希烈眾且十倍,攻之。三 月,韓晉公以三千強弩,涉水夜入寧陵,弩矢至希烈 帳前,希烈曰:「復益吳弩,寧陵不可取也。」解圍歸汴。後 數月,希烈驍將翟輝以銳兵大敗於淮陽城下,希烈 且蹙,棄汴歸蔡。後司徒劉公元佐見昌,問曰:「爾以孤 城,用一當十,凡百日間,何以能守?」昌泣曰:「以貞心能 守之耳。」昌令守陴者曰:「內顧者斬。昌孤甥張俊守西 隅,未嘗內顧,捽下斬之,軍士有死志,故能堅守。」伏地 流涕。劉公亦泣,撫昌背曰:「國家必以富貴報爾。」天寶 末,淮陽太守薛愿、雎陽太守許遠、真源縣令張巡等, 共守二城,其於窮蹙,事相差埒。雎陽陷賊,淮陽能守, 故巡名著而愿事不傳。昌之守寧陵,近比之於雎陽, 故良臣之名,不如忠臣。《孫武》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