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4 (1700-1725).djvu/48

此页尚未校对

一河曲,以護其塋域。榔兒兄弟自後每盜以獻,屢獲 甚厚。貧民有知者,競竊人家子以獻,求賜襄邑、寧陵、 睢陽界所失孩兒數百,冤痛哀聲,旦夕不輟。虎賁郎 將段達為中門使,掌四方表奏事。叔謀令家奴黃金 窟將金一埒贈與,凡有上表及訟食子者,不訊其詞 理,並令笞背四十,押出洛陽道中死者十有七八。時 令狐達知之,潛令人收兒骨,未及數日,已盈車。於是 城市村坊之民有孩兒者,家置木櫃,鐵裹其縫,每夜 置子於櫃中鎖之,全家秉燭圍守。至明開櫃見子,即 長幼皆賀。既達睢陽界,有豪寨使陳伯恭言:「此河道 若取直路徑穿透睢陽城,如要回護,即取令旨。」叔謀 怒其言回護,令推出腰斬,令狐達救之。時睢陽坊市 豪民一百八十戶,皆恐掘穿其宅井塋域,乃醵金三 千兩,將獻於叔謀。未有梯媒可達,忽穿至一大林,中 有墓。故老相傳云:宋司馬華元墓,掘透一石室,室中 漆燈、棺柩帳幕之類,遇風皆化為灰燼。得一石銘云: 「睢陽土地高,竹木可為壕。若也不迴避,奉贈二金刀。」 叔謀曰:「此乃詐也,不足信。」是日,叔謀夢使者召至一 宮殿上,一人衣絳綃,戴進賢冠,叔謀再拜,王亦答拜 畢,曰:「寡人宋襄公也,上帝命鎮此方,二千年矣。倘將 軍借其方便,回護此域,即一城老幼皆荷恩德也。」叔 謀不允。又曰:「適來護城之事,蓋非寡人之意。從奉上 帝之命,言此地後五百年間,當有王者,建萬世之業, 豈可為逸遊,致使掘穿王氣。」叔謀亦不允。良久,有人 入奏云:「大司馬華元至矣。」左右引一人紫衣,戴進賢 冠,拜覲於王前,王乃言護城之事,其人勃然大怒曰: 「上帝有命,匡護叔謀。愚昧之夫,不曉天意。」乃大呼左 右,令置拷訊之物。王曰:「拷訊之事,何法最苦?」紫衣人 曰:「鎔銅灌之,口爛其腸胃,此為第一。」王許之。乃有數 武夫,拽去叔謀,脫去衣,惟留犢鼻,縛鐵柱上,欲以銅 汁灌之,叔謀魂膽俱喪。殿上人連止之曰:「護城之事 如何?」叔謀連聲言:「謹依上命。」遂令解縛,與本衣冠。王 令引去。將行,紫衣人曰:「上帝賜叔謀金三千兩,取於 民間。」叔謀性貪,謂使者曰:「上帝賜金,此何言也?」使者 曰:「有睢陽百姓獻與將軍,此陰注陽受也。」忽如夢覺。 既覺,神不住體。睢陽民果賂黃金三千兩,因叔謀家 奴黃金窟而獻。叔謀思夢中事,乃收之。立召陳伯恭, 令自睢陽西穿渠南去,回屈東行,過劉趙村,連延而 去。令狐達知之,累上表為段達抑而不獻。至彭城,路 經大林中,有偃王墓,掘數尺不可掘,乃銅鐵也。四面 掘去其土,惟見鐵墓。旁安石門,扄鎖甚嚴。用鄼人楊 民計,撞開墓門。叔謀自入墓中,行百步,二童子當前 曰:「偃王顒望久矣。」乃隨而入,見宮殿,一人戴通天冠, 衣絳綃,坐殿上。叔謀拜,王亦拜,曰:「寡人塋域當河道, 今奉與將軍玉寶遣君,當有天下。倘然護之,丘山之 幸也。」叔謀許之。王乃令使者持一玉印與叔謀。叔謀 視之,印文乃古帝王受命寶也。叔謀大喜。王又曰:「再 三保惜,此刀刀之兆也。」叔謀出,令兵夫曰:「護其墓。」時 煬帝在洛陽,忽失國寶,搜訪宮闈,莫知所在,隱而不 宣。煬帝督功甚急,叔謀乃自徐州曉夕無暇,所役之 夫,已少,一百五十萬,下塞之處,死屍滿野。帝在觀文 殿讀書,因覽《史記》,見秦始皇築長城之事,謂宰相宇 文達曰:「始皇時至此已及千年,料長城已應摧毀。」宇 文達順帝意奏曰:「陛下偶然讀秦皇之事,建萬世之 業,莫若修其城,堅其壁。」帝大喜,乃詔以舒國公賀若 弼為修城都護,以諫議大夫高熲為副使,以江、淮、吳、 楚、襄、鄧、陳、蔡并開拓諸州丁夫一百二十萬修長城。 詔下,若弼諫曰:「臣聞秦始皇築長城於絕塞,連延一 萬里,男死女曠,婦寡子孤,其城未就,父子俱亡。陛下 欲聽狂夫之言,學亡秦之事,但恐社稷崩離,有同秦 世。」帝大怒,未及發言,宇文達在側,乃叱曰:「爾武夫狂 卒,有何知而亂其大謀!」若弼怒,以象簡擊宇文達。帝 怒,令囚若弼於家。是夜,飲酖死,高熲亦不行。宇文達 乃舉司農卿宇文弼為修城都護,以民部侍郎宇文 愷為副使。時叔謀開汴梁,盈灌口,點檢丁夫,約折二 百五十萬人。其部役兵士,舊五萬人,折二萬三千人。 功既畢,上言於帝,決下口注水入汴梁。帝自洛陽遷 駕大渠,詔江淮諸州造大船五百隻,使命至急如星 火。民間有配著造船一隻者,家產破用皆盡;猶有不 足,枷項笞背,然後鬻貨男女,以供官用。龍舟既成,泛 江沿淮而下,至大梁,又別加修飾,砌以七寶金玉之 類。於是取吳、越民間女年十五六歲者五百人,謂之 「殿腳女。」至於龍舟御楫,即每船用綵纜十條,每條用 殿腳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腳女與嫩羊相間而行 牽之。時恐盛暑,翰林學士虞世基獻計,請用垂柳栽 於汴渠兩隄上,一則樹根四散,鞠護河隄;二乃牽舟 之人護其陰,三則牽舟之羊食其葉。上大喜,詔民間 有柳一株賞一縑,百姓競獻之。又令親種,帝自種一 株,群臣次第種,方及百姓。時有謠言曰:「天子先栽,然 後百姓栽。」栽畢,帝御筆寫賜垂楊柳,姓楊,曰楊柳也。 時舳艫相繼,連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聯綿不絕,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