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4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一卷目錄

 彰德府部彙考一

  彰德府建置沿革考

  彰德府疆域考有圖

  彰德府星野考

  彰德府山川考

職方典第四百一卷

彰德府部彙考一

彰德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

本府

《禹貢》「冀州之域,商河亶甲居相」 ,即此。春秋時,為晉之羛陽地。戰國魏之鄴地。秦為邯鄲郡之南境、上党郡之東境。漢置魏郡,而以冀州刺史領之。東漢仍舊。魏曹操受封於此,稱為鄴都。晉復置魏郡,以司州刺史領之。後趙石虎、前燕慕容雋並據之以為都。南宋武帝滅燕,盡有其地,仍僑置魏郡。後魏改置相州,東魏靜帝徙都,改曰魏尹及司州牧。北齊又都之,改為清都郡。後周復曰相州,兼置魏郡。隋因之。唐置相州,或為鄴郡,屬河北道。五代梁置昭德軍節度。晉改彰德軍。宋仍為相州。金陞彰德府。元改彰德路總管府。明洪武元年,改路為府。

皇清因之,領州一,縣六。

安陽縣。附郭。

殷。本紂都之地。《周左傳》「羛陽」 即此。戰國為魏寧新中邑。秦始置安陽縣,屬邯鄲郡。漢省入蕩陰縣。東漢、三國、魏皆因之。晉復置安陽、長樂二縣,屬魏郡。南北朝劉宋仍舊。後魏併入蕩陰,尋復置。後周移相州治此。隋開皇十年,析置相縣,大業初省入。唐天寶元年,改長樂為永定,屬相州鄴郡。五代梁置昭德軍。晉置彰德軍。熙寧五年,省永定縣入焉,仍屬相州彰德軍。金明昌三年,陞軍為府,縣如故治。元改府為路,縣屬如故。明屬彰德府。

皇清因之,編戶八十四里。

湯陰縣

商羑里地。周戰國時為魏蕩陰地。漢置蕩陰縣,以臨蕩水為名,屬河內郡。東漢、三國、魏皆因之。晉改屬魏郡。南北朝、後魏、北齊俱廢。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屬汲郡。唐貞觀元年,始改曰湯陰,屬相州鄴郡。宋屬彰德軍。元改府為路,縣屬如故。明屬彰德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二里。

臨漳縣

周為鄴地。戰國魏文侯封于此。漢置鄴縣,屬魏郡。東漢、三國魏皆因之。晉避愍帝諱,始改曰臨漳縣,以其北有漳水,故名。南北朝劉宋大明初,復置鄴縣,屬魏郡。七年,改屬高陽郡。東魏析置臨漳,與鄴並附郭,屬魏尹。後周仍屬魏郡。隋因之。唐屬相州鄴郡。宋熙寧五年,省鄴縣入焉,屬彰德軍。金屬彰德府。元改府為路,縣屬如故。明屬彭德府。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六里。

林縣

漢置隆慮縣,屬河內郡。東漢避殤帝諱,改曰林慮縣。三國魏屬朝歌郡。晉屬汲郡。南北朝、後魏、北齊俱屬林慮郡。東魏省入鄴縣。隋開皇初,復置,又析置淇陽縣,十六年改置巖州。大業初,州又廢,省淇陽縣入焉,屬魏郡。唐武德二年,復置巖州,五年廢,州仍置林慮,屬相州。鄴郡唐武德二年,復置巖州,五年廢,州仍置林慮,屬相州鄴郡。宋屬彰德軍。金貞祐三年,陞為林州,又析安陽地置輔巖縣屬焉。元省輔巖入安陽縣,以州屬彰德路。明初,降為縣,屬彰德府。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五里。

磁州

秦為邯鄲郡地。漢、東漢、三國、魏、晉俱為武安縣地。南北朝後魏置臨水縣,屬林慮郡。東魏改屬魏尹。北齊改屬清都郡。後周割臨水置滏陽縣及成安郡。隋開皇十年,罷郡,始置磁州。大業初州罷,以二縣屬魏郡。唐武德元年,復為磁州。永泰元年,改臨水曰昭義縣。天祐三年,改磁州曰惠州,以滏陽、昭義二縣並治之。五代梁因之。唐復改曰磁州,二縣屬如故。宋熙寧六年,以昭義縣省入滏陽,屬磁州。金仍舊。元初,陞為滏源軍節度,屬廣平路,後復為磁州。明省滏陽縣入焉,改屬彰德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一里。領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