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4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南至磁州界五十里

北至沙河縣界五十里

東西廣一百一十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涉縣》:

在府西北二百七十里

東至磁州界一百里

西至黎城縣界,四十里。

南至林縣界七十里

北至武安縣界七十里

東西廣一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

彰德府星野考        府志

星躔室壁之分

《帝王世紀》:「黃帝分星次,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韋之次,一名娵訾,於辰在亥,謂之大淵。」 《爾雅》:「娵訾之口,室壁也。」

《輿地彰德府建置志》:「《禹貢》冀州之域,天文室壁分野。」

《漢書·地理志》:「營室、東壁,衛之分野。」

《晉志分野》曰:「昴、畢,趙、冀魏郡,入昴一度。」

《唐·地理志》:「河北道,蓋古幽、冀二州之境,孟、懷、澶、衛及魏、博、相之南境,為娵訾分;邢、洺、惠、貝、冀、深、趙、鎮、定及魏、博、相之北境,為大梁分。」

《文獻通考》:「營室、東壁衛分野,兼得魏、宋、齊、趙之交;昴、畢、趙分野,兼得衛、魏之交。」

《清類分野書》云:「澶、懷、衛、相」 ,皆衛分也。

《明一統志》:「懷慶府、衛輝府、彰德府、大名府,俱室壁分野。」

斗樞冀州之域

鄭樵曰:「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一曰天樞,二曰璇,三曰璣,四曰權,五曰玉衡,六曰開陽,七曰瑤光。一至四為魁,五至七為杓。」

《春秋緯文耀鉤》曰:「太行以東至碣石、王屋、砥柱、冀州屬樞星。」

丹元子《步天歌》曰:「北斗之宿七星明,第一主冀為樞星。」

天市垣,東垣第十一星,主魏。

《宋天文志》曰:「天垣星在房心東北,下照二十二處,其東西各列十一星。東垣曰宋,南海、燕,東海,徐、吳、越、齊、中山,九河,趙、魏;西垣曰韓、楚、梁、巴、蜀、秦、周、鄭、晉,河間中。」

「女」 分十二國「星」 ,「晉」 北一星主「魏。」

《宋天文志》曰:「牛女下有十二諸侯之星,晉北一星曰魏。」

鄭樵曰:「十二國分野,隨其所隸,其星有變,各以其國當之。」

彰德府山川考    府州縣志合載

本府。安陽縣附郭。

韓陵山 在安陽縣東北十七里。父老云:漢韓信嘗屯兵,故號韓陵。或曰:有塚曰韓陵,故名山也。後魏普泰間,高歡破爾朱兆,於此山下立定國寺,旌功令溫子昇作碑。陳徐陵奉使過此,讀之歎賞不置。及南歸,人問北朝人物何如,曰:「唯韓陵一片石耳。」

龍山 ,在縣西四十里。周四十里,高五里。晉左思《魏都賦》云:「鴛鴦交谷,虎澗龍山。」 即此。山東南有村曰善應,洹水洑流出焉。

寶山 在龍山西南十餘里。山產白石,陶人取以為器,至今不窮。山有八峰,峰下有泉,古曰「白石谷。」 山之西北有山,曰「清涼」 ,曰「馬鞍」 ,高出諸山,而清涼山尤絕聳拔。

銅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舊產銅。

魯山 ,在縣西北七十里。相傳春秋時,魯般居其下,亦稱魯般谷。《水經注》云:「蒼石溪出魯般門,入林慮界。」

高望山 在縣西北八十里。山最高聳,遠望儼立雲表。

蒙賚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後魏孝文帝南遷洛陽,於山下頒賚從臣。

艾山 ,在艾口,去縣七十里。

愁思岡 ,在縣南十五里,周七里,高二丈二尺。曹魏陳思王植不為文帝所容,嘗陟此岡,愁思悲吟,因名。隋文帝改為崇義岡,岡上有防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