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4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迴五里六十步,高一丈八尺。《史》曰:「紂囚文王于羑里」 ,又城此以防之,故又曰「防城岡。」

野馬岡 ,在縣北三十三里。故老云:「勢如馳馬。」或曰:古嘗牧馬焉。岡下塚纍纍,皆葬王侯也。岡東南有黃衣水,入于鸕。陂。清流澗經岡北,又過爛石山下,在故鄴縣西南五十里,折而東,入于漳。

洹水 一名安陽河,在府北四里,深者三丈,淺者不能沒脛。其源出上黨故洹氏縣,經林慮洑而瀑於善應、高平,自城西南遶城而東,經永和、曲店、伏恩村入衛河。《戰國策》:「紂將甲百萬,左飲於淇谷,右飲於洹水,淇水竭而洹水不流。」 《史記》:「蘇秦令天下將相盟於洹水之上。」 指此。明崇禎間,河決姚家灣,在府東北二十里。不由故道,屢築屢決,垂三十年,舟楫不通,民生窮困。

皇清康熙二十八年,知府吳肇新、知縣武烈申「請撫」

院閻興邦捐俸築堰,河歸故道,形勢始成。漳水 去府四十里,源有二:一出山西潞安府長子縣,名濁漳,自林縣西北入境;一出山西平定州樂平縣,名清漳,自涉縣西入境。俱東至林縣合流東過臨漳,又東北至館陶縣入衛河。明正德庚辰秋,水汎溢南決,自顯王村南流,折而東至崔家橋,又東過永和呂村入衛。袤百餘里,廣至四十里,其患甚鉅,至今臨漳猶屢被焉。虎澗 ,在縣西三十里野馬岡下,因避石虎諱,改名「彪澗。」

珍珠泉 ,周二十步,在縣西四十里。《舊經》曰:「後魏時引水鼓爐,名水冶」 ,僕射高隆之監造,深一尺,廣一步半,泉東北流十里,入於洹民,激水為磨,凡數十,灌田數百頃,故又名廣遂渠。

聖水 ,在縣西南大禧鎮東北三泉寺中有井泉,冬夏常溫,俯手可挹。

零泉水 在縣西南四十里。有零泉縣舊址。防水 ,在縣西南,東經防城,故名。

《西河 》在安陽縣境內,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所遊之地,故呼為「西河。」

防水 ,在縣西南二十里。水出西山馬頭澗,東經防城。

墨井 在府城西南郭村。井中有石如墨,晉左思賦「墨井鹽池」 是也。

陷馬泉 在府城西南置度村。《鄴都故事》:「爾朱兆與高歡戰,兆敗走經此,馬為所陷。」

拔劍泉 在府城西水冶村。相傳宋韓琦以劍插地,後拔劍泉隨湧出。

長鳴溝 在府城西二十里。魏武帝引漳水入城,經銅雀臺下相激,水聲長鳴。

萬金渠 舊在縣西北二十里。魏武帝起石堰,引洹水入鄴,逕臨漳,東達洹水縣。當時溉田有「萬金利。」

高平渠 在縣西三十里,即今之萬金渠。唐李景自高平堰洹水入渠,東流溉村二十,至郡西南流,越官道入廣潤陂,仍東流與衛水合。蜀渠 ,在安陽縣二十里,源出蜀村。

青龍河 在安陽、臨漳二縣界。康熙三十四年,知府湯傳楷、知縣馬國楨疏濬,水得所歸,民享其利。

廣潤陂 在府東南四十里,安、湯二縣界。地勢窪下,湯河及萬金渠水注焉。盈則入洹,以達於衛。後漳水南下,塞洹故道,陂水不能入洹,而洹水反注於陂,陂日益廣,夏秋霖潦,沒田數千畝,民甚病之。萬曆庚辰歲,知府常存仁覽地形水勢,特為疏治。由葛家莊鑿渠,導湯水至高城河口入衛。自汪流橋至楊家莊補築舊堤以障渠水,又自戴家溝疏濬淤塞,導陂水入洹,由是二水有歸而不為患。陂多退壤可耕,給民徵賦,遂成水利。

湯陰縣

太行山 ,在縣西五十里,綿亙數千里,峰谷岩洞,景物萬狀。

五岩山 ,在縣西四十里。山有五谷,東南一窟,孫登室也,即五岩洞。

牟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山海經》曰:「谷頂似牟,因以名焉。」

飛鳳山 ,在縣西五里,以形名。

柏尖山 在縣西五十里。孤峰特峙,群山環拱。洪水奔流其下,匯為深潭。怒號之聲,響振林谷。土人呼為「白龍潭。」

黑山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長沙溝水發源於此。相傳犢子遊息邑西黑山中,後與連眉女相合俱去。左思《魏都賦》曰:「連眉配犢者」 是也。枉人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水經注》曰:「長沙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