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4 (1700-1725).djvu/97

此页尚未校对

棋盤山 在縣蒼峪山內。相傳,曾有群仙奕棋於上,有枰跡宛然尚存。

黃土岡 在縣西北十里,迤邐西接太行,土色皆黃,因名。

塔兒岡 在蒼峪山內,上有二塔,相傳昔有異人化其處,因作「塔」 葬焉。

龍化巖 在蒼峪山內。洪武間,有龍化於此,蛻骨存焉,因名。

獅子巖 在縣霖落山內。山石纍纍出崖畔,蹲踞如群獅相搏,因名。

衛河 在縣西。源出輝縣蘇門山,南經新鄉,東遶府城,北會淇水,經濬縣達臨清,至天津入海。蒼水 在縣。源出縣北一百里管家井,東南流經蒼峪口,潛入地中,又東南復出,至道光村合清水。

香泉 在縣霖落山石隙中流出,穿雲溜石,噴水灑雪,飛濺岩畔,瀉作瀑布狀。山與寺皆藉以增勝焉。

太公泉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流十餘里,伏流入地,在太公廟東。按《水經》汲,「故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太公故居也,因名。」

甘泉 在府學大成殿南東隅。城中獨此井泉甘洌,汲者多資之。

太乙泉 在縣正東,萬壽宮內。昔蕭抱真居此得仙術,以符水療百病即愈。宮廢,井存。

遮馬陂 ,在縣西南十三里。相傳後魏爾朱榮戮朝士於此。

清水河 在縣。源出道光店東,兩源合派南流,浸灌稻田,土民賴之。

伏水區 在縣北二十里。其水下伏,掘之則出,河亦常流,民資灌稻,內軍地多故,一云「屯慕化潭 」 在縣正東三十五里。漫衍十餘里,闊百步許,深處黝黑不可測,水旱不加盈縮。中產魚頗饒,舊為邑人臧氏別業,歲饑,以魚給人,人慕其惠,化之,因名。

白龍潭 在縣蒼峪山內。其山白石巉巖,瀦水成潭,石映水白,因名。

黑龍潭 在縣蒼峪山內。其潭深窅叵測,上有廟。

綠水潭 在縣西北八十里雪白莊。水色常綠,冬夏不涸。

絕窟潭 在縣西北五十里。四面山壁危削,其水深黑不可測,因名。

塹花泉 在縣西北五十里。其泉自半山石罅中流出,土人取汲資之。

聯泉井 在縣東北三十里板橋村。一井汲水,兩井水皆動,蓋泉脈相連。舊傳為古「雙墓」 云。聖水池 在縣北固社上有漢張騫廟,歲旱禱雨輒應。

胙城縣

白龍潭 :在縣治南三里。

黑龍潭 :在縣治東南三里。舊傳:有龍潛於中,深不可測。歲旱禱雨輒應。

新鄉縣

寺兒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山巔有寺,因名。五陵岡 ,在縣北三十里。其阜有五,蓋太行餘脈之所結也。

茹家岡 ,在縣北三里。相傳乃太公鷹揚之所,上有「太公廟」 存。

黃河 在縣西南敦留村,入境北行,與胙城相接。金明昌五年,河決武堤。越明年,鑿新河,修石岸十四里,以塞其舊。元時又自原武縣決而東南流經陽武、封丘,玆河遂絕。

沁河 在縣西南武陟縣,入黃河。嘉靖二十三年,河決入衛,渰沒田舍民畜甚眾,下至大名、曹縣,咸被衝沒。

絡絲潭 :在縣西南十里。

衛河 在縣北。源發蘇門山,至合河鎮入界,合小丹河東流,遶縣北城下流入衛。一名「御河。」 獲嘉縣

同盟山 在縣東北五里。舊傳武王伐紂,與諸侯同盟於此山。上有武王廟,前有太公校閱臺。山之右有周武王飲馬池,大旱不涸。

清水河 在縣北十五里。源出輝縣西南七十里山陽鎮,東南流經本縣北境,分為二派,一東流入輝縣河合村,與衛河合流;一西入三橋陂,接太白陂,復逆流東入清水,名「泥河。」

小清河 在縣北十五里。源出太行山麓,東流入衛河。

沁河 在縣南四十里。源出沁州綿山,穿太行達濟,源自武陟縣小蕃村,流經本縣界,東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