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4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新鄉縣界,流至開封府境入「黃河。」

段岩河 在縣南二十五里。雨則流,旱則涸。太白陂 ,在縣西北十五里。一名吳澤陂,即今三橋陂。自修武縣入境,下流入清水河。《左傳》「魏獻子田大陸」 ,即此也。

龍潭 :在縣城東南一里許。深淵澄澈,旱而不涸。世傳有龍蟄其間。

淇縣

青巖山 在縣西北十里。崇山列嶂,岩壑清邃,宛若畫圖。上有景龍觀,東南有水簾洞,昔唐甄濟嘗居此。

朝陽山 ,在縣西十五里。山勢雄秀,林壑幽美,佳勝與青岩相埒云。

靈山 在縣西北二十里。有黑龍泉,上建龍神廟,旱禱即應,因名。其地有四井,又有千佛洞,隋開皇四年滎陽鄭元伯鐫石造佛像八萬四千軀,遺跡尚存。

浮山 在縣北三十里。山勢聳峭,高出雲表。金牛嶺 ,在縣西一十五里。古傳周武王伐紂,鑿金牛嶺以斷王氣,即此地也。今中間山口名「斷王口。」

斮脛河 在縣西北五里。東南流入衛河。昔紂「斮朝涉之脛」 ,即此,因名。

淇水 ,源出林縣西南七十五里,闊五步,深可二丈,東南流入衛河。《水經注》曰:「淇水,出河內林慮縣西大號山。」 《山海經》曰:「淇水出沮洳山。」 疑大號、沮洳,一山異名云。

魚兒泉 在縣西北三十里。舊傳有人蓄魚於中,因名。

水簾洞 在青岩山東南層崖上,寬廣丈許,深可四五十步,洞中出泉,澄瑩可鑑。

《輝縣志》

蘇門山 在縣西北七里。一名蘇嶺,一名百門山,即太行之支山也。山下即百泉,晉孫登隱此,號蘇門先生。阮籍往見之,與商終日,默然不應。籍退至半山,聞山巔有聲若鸞鳳,乃登嘯也。有嘯臺。宋邵康節卜居,存安樂窩。

太行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西南跨懷慶,北接彰德,迤邐燕雲,綿亙數千里。其間峰谷巖洞,景物萬狀,雖各因地立名,然實皆太行也。為中州巨鎮。有于謙詩:「信馬行行過太行,一川野色共蒼茫。雲蒸雨氣千峰暗,樹帶溪聲五月涼。」 共山 ,在縣東北九里。昔衛世子共伯嘗居於此。

九山 在縣北十里。孤峰聳出,俯視群山,巔有佛剎。邑人每以九日登臨於此,故名。山產野韭,又名「韭山」 云。

方山 在縣九山東。山形方正,其上平坦可居,故名。

滑山 ,在縣東北十里方山東。

白佛山 ,在縣東北十五里。山有寺,寺有白石佛,故名。

黑麓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瘦驢嶺東。有祠在山之陂,兩崖壁立,直逼霄漢。𡼏中細溜穿石,清泠可愛,草木垂蔭,盛夏無暑氣。

白鹿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長泉水出於此山,有石似鹿形,故名。

鹿臺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昔有群鹿聚其上,故名。

鰲來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世傳自海上飛來,與太行角崇卑,至則慚而止。神人拔簪插其頂,遂不能去。至今簪尚存,搖之則動,舉之不起。石門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石壁如門,其上有三仙潭、玉鯉大梁李濂《記》:「出白茅寺東北行二十餘里,至石門山。」 曰石門者,兩山壁立相距其罅如門也。石門之下,有三潭焉,方廣踰二十畝,淵深不可測,水皆黛色,能興雲雨,蓋蛟龍之所居也。首潭、二潭咸在山上,有水無魚,而三潭獨在下中,有神魚千頭,觀者弗敢侮,或以石子瓦礫投其中,風雷雨雹隨作。

玉柱峰 在縣北五十里。峰如柱屹立,高三丈許,圍五尺許。

雙人峰 ,在縣西北一百里太行山巔,二峰並峙,高可百尺,類人形。

道人峰 在縣西六十里。昔人於此修煉,得道仙去,遂名。

瘦驢嶺 在縣西北三十里。山石巉岩,如驢形露骨,故名。

駝峰嶺 在縣西七十里。山嶺自西而來,東峰突起,宛類駝形。上建佛剎,幽險嘉勝。

華岩嶺 在縣西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