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5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馬武寨 ,在輝縣西北七十里太行山內。天花洞 ,在輝縣西北七十里,地名耿家樓,昔高僧棲禪之所。

《草市斜陽 》,在輝縣西北五里馬家橋南,方里許,芳草暢茂,日不正午,蓋山勢使然。

連理樹 在輝縣東二里道旁,兩椿同根,下有雙塚,微露其甎。蔡相園 在輝縣百泉書院左,本衛州河平軍節度使《奧敦園》也。後為劉、丘、譚三真人修真之所,今改名「集仙資福宮。」

筠谿軒 在輝縣西卓水泉上。元道士李重元、茅伯達建,學士王磐有《記》。

明農亭 在輝縣西南清水之涯。元王惲建。百泉亭 在輝縣百門泉上,湧金亭之右。金明昌間建。元儒許衡嘗與門生遊詠於此。今「靈源亭」 即其舊址。

混混亭 在輝縣百泉亭南水中,舊廢。正德中,御史許完重建,今更名「穠翠亭。」

雲橋 在輝縣穠翠亭西,搆石為之,百泉分流經其下,石形似雲,因名。

附錄:「蹟在他境而事係於衛」 者,附之備考。朝歌城, 在濬縣西七十里,即紂所都也。其南有「糟丘、酒池,土人猶識之。」

衛國城 在觀城縣界內。有康叔子路、蒯瞶、孔悝、靈公諸塚。又縣南有古城。

帝丘 在濮州東北。相傳顓頊建都於此,有帝塚,故名。《春秋·僖公三十一年》,衛遷都於帝丘,即此。一云帝丘城,在滑縣東七十里土山村,春秋時衛成公遷於此。

楚丘 在滑縣東六十里。春秋時,衛文公自漕遷此,後改「衛南。」 今省入白馬縣。

「漕 」 即白馬,在滑縣治南。衛戴公東徙渡河,廬於漕。漢為白馬縣。

濮陽 在開州西南。衛嗣君獨有濮陽,即此。黎陽 ,在濬縣西二里。漢置縣。衛水、淇水合流至黎陽故城為黎水,在水之陽,因名。

野王 即河內縣。秦置東郡而并濮陽,更徙衛君角居野王,即其地。

三仙洞 ,在輝縣蘇門山麓,石洞萬丈許。元丘處機、劉處元、譚處端三真人修道之所,有「三清祠」 在其上。

無梁殿 在輝縣蘇門山上。殿無棟梁,皆以石搆為之。嘉靖中建。

棲鳳閣 在北泉書院思賢庭前,即藏書閣。四圍有竹萬竿,因以「棲鳳」 名。

聚遠亭 在百泉上,蘇門山之巔,取其可以望遠,故名。今廢。

思親亭 在百泉聚遠亭之前。元許魯齋寓居蘇門,與門人時至百泉,吟詠為樂。後其子師可為衛輝路總管,睹其遊息之所而思之,故建此亭,扁曰「思親。」 門人僉事白棟有記。

靈源亭 在輝縣衛源祠下。舊為噴玉亭。嘉靖三十四年,御史霍冀改建。內有泉井,曰「聖水井」 ,碑曰「靈源。」 世傳唐薛仁貴搠刀於此,泉水湧出,俗名搠刀泉。

湧金亭 在靈源亭左。泉從地湧出,日照如金,故名。內有宋蘇軾書「蘇門山湧金亭」 六字及諸題詠石刻。金主簿李天瑞重建。明御史霍冀重修。

古衛郊 在山東東昌府范縣東北四十里,舊有石門,高數尺,乃魯衛之郊。

匡城 古衛邑,今在長垣縣西南一十五里。《春秋》:「諸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 《論語》「子畏於匡」 ,即此。

蒲 ,古衛邑,故城在滑州匡城縣,即子路作宰地。

戚城 ,在開州城北七里。《春秋》「晉趙鞅納衛世子蒯瞶于戚」 ,即此。

蒯瞶臺 在頓丘廢縣北五里,衛太子蒯瞶登鐵丘上,望鄭軍投車處。

頓丘 ,在清豐縣西南二十五里,《衛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即此。

旄丘 在開州城東北。《𨚍風》「旄丘之葛」 ,即此。鶴城 ,在長垣縣西十八里,衛懿公養鶴城。鶴池 ,在觀城縣境內,去縣五十里,相傳衛靈公養鶴之所。

噴玉亭 在靈源亭右,舊名「白泉亭。」 嘉靖三十四年,御史霍冀改置西洲渚上,扁今名,與「湧金」 相峙。

穠翠亭 在百泉南洲上,舊一名「仁智亭」 ,元郭子忠建。沿至明正德中,御史許完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