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灣望氣縣東衛河邊,後有高阜,前有金家墳,週圍 亂塚相接。前代司天監望有氣,遣軍夫掘丈餘,果得 草人、草馬,隊伍成列。其草截斷處有血流至今溝址 尚存。
《新鄉縣志》:「嘉靖中,文廟棟產芝,後以生員張楫女為 世廟繼后。楫備造文廟祭器。款識皆本古圖。」
縣東北蒼山下有廟,廟前有白龍潭。忽一日龍起平 地,水深一二丈,溺死人物。潭移前百十步,後潭復平。 縣北張門村黑麓廟前楊樹二株,俱大數圍。有採伐 者,血如湧泉,共嘆神所呵護,遂止。跡至今存。
武家店關王廟前,有大槐一株。萬曆間,土門劉某強 採以營室。方施斧斤,根血湧出。眾勸止不從,竟伐之。 及室告成,眾往賀。酒數行,其僕忽見赤面神人,怒目 指髮,乘馬操刀,馳驟屋上。驚以告,賓主大駭,出戶視 之,不見其跡,而屋遂崩塌。劉某亦因寢疾死。
《水經注》:汲縣,故汲郡治,晉太康中立。城西北有石夾 水,飛湍濬急也,人亦謂之磻溪,言太公常釣於此也。 城東門北側有太公廟,廟前有碑,碑云:「太公望君,河 內汲縣人也。」故會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甫 生於汲,舊居猶存。君與高國同宗,太公載在經傳,今 臨此國,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義。」于是國老王喜、廷 掾鄭篤、功曹邵勤等,咸曰「宜之」,遂立壇祀,為之位主。 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廟,廟側高林 秀水,翹楚競茂,相傳云「太公之故居」也。晉太康中,范 陽盧無忌為汲令,立碑於其上。太公避紂之亂,屠隱 市朝,遁釣魚水,何必渭濱,然後磻溪。苟愜神心,曲渚 則可。磻溪之名,斯無嫌矣。
「太和泉源水,水有二源,一水出朝歌城西北,東南老 人晨將渡水而沈吟難濟。紂問其故,左右曰:『老者髓 不實,故畏寒也』。」紂乃於此斮脛而視髓。其水南流,東 屈逕朝歌城南。《晉書地道記》曰:「本沫邑也。《詩》云:『爰采 唐矣,沫之鄉矣』。」殷王武丁始遷居之,為殷都也。《禹貢》 紂都在冀州大陸之野,即此矣。有糟丘酒池之事焉。 「有新聲靡樂,號邑朝歌。」晉灼曰:「《史記樂書》:『紂為朝歌 之音。朝歌者,歌不時也。故墨子聞之,惡而迴車,不逕 其邑』。」論撰《考讖》曰:「邑名朝歌,顏淵不舍,七十弟子掩 目,宰予獨顧,由蹶墮車。」宋均曰:「子路患宰予顧視凶 地,故以足蹶之,使墮車也。今城內有殷鹿臺,紂昔自 投於火處也。」《竹書紀年》曰:「武王親禽帝,受卒於南單 之臺,遂分天之明。」南單之臺,蓋鹿臺之異名也。武王 以殷之遺民,封紂子武庚於茲邑,分其地為三,曰邶、 鄘、衛,使管叔、蔡叔、霍叔輔之為三監。殷畔,周討平,以 封康叔為衛。箕子佯狂自悲,故《琴操》有《箕子操》。逕其 墟,父母之邦也,不勝悲,作《麥秀歌》。地居河、淇之間,戰 國時皆屬於趙,男女淫縱,有紂之遺風。
《日知錄:左傳》:「鄭太叔出奔共。」注:「共國,今汲郡共縣。」《史 記。春申君傳》:「通韓上黨于共,甯使道安成出入賦之。」 《田敬仲完世家》:「王建降秦,秦遷之共,餓死。齊人歌之 曰:『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客邪』。」《漢書功臣表》有「共莊侯 盧罷師。」《唐書·地理志》:衛州共城縣,武德元年置共州, 即今衛輝府輝縣。今輝縣有共姜臺,後人之附會也。 西《元豐營》崇禎丙子七月夜,巨星光芒下垂及許作 梅寢室,有婢見之惶懼,呼主母出視,照耀如白日,仍 流行屋簷間乃隱,鄰人亦有見者。八月,作梅鄉試捷。
衛輝府部外編
《府志》:「梁小老者,梁中丞守塚人,業織屨。有道人求宿, 常以飯啖之,久而辭去,云:『爾無妻,吾為若娶可乎?小 老云:『窶子安所得妻』』?」道人乃授一符焚之,命將祠內 芻靈,童女每食祀之。四十九日,忽夜有扣門聲,啟視 則一姬也,漸親暱,遂與居處,嗔其為賊役,止之廚下, 每日具飯食,且精潔。同輩頗聞其語,以告公嗣中翰 君,中翰突往視之,小老惶懼,女云:「伊不見也。」久之,稍 洩其事於其友。友強求見,乃於《杏花月》下見形。其友 大驚失聲,自此滅跡,小老思怨之極。忽一日,同一偉 丈夫來,大怒,拳小老云:「如何敗我?妹行再求,須於瓦 子坡等候。」遂終不見。後詢瓦子坡,乃華山下坡也。啟 道人所留符,則限於百日滿矣。
熊某者,邑銀工也。偶遇一婦,以情挑之,亦不甚拒,反 以詩箑贈,遂偕伉儷同輩,賀得佳偶,餽酒食,婦不避, 與之狎飲。已而婦攜適母家,熊從之向東北行。俄至 其處,松竹掩映,臺榭參差,幽雅宜人,童僕從中歡迎。 熊登其堂,與婦父母相見,如甥舅禮。佳殽成列,美酒 盈尊,日暮寢息,錦繡重茵,人間樂事,莫踰於此。酣醉 癡迷者累日,及醒則身憇廟內,所寢臥者皆蒿草磚 塊也。熊始知遇妖,怫意而歸。異日婦復至,遂與之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