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6 (1700-1725).djvu/10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缺儲峙被譴,魏徵諫之,帝因謂長孫無忌曰:「朕昔過此,買飯而食,僦舍而宿。今供頓如此,豈得猶嫌不足乎?」

明德宮 ,在都城。貞觀十一年,太宗幸此。望春宮 、合璧宮 、翠微宮 、冷泉宮 、高山宮 、龍鱗宮 、凌波宮 、宿羽宮 ,俱在洛陽禁苑中。見《六典》。

上陽宮 一名「西宮」 ,在洛陽宮城內南隅,南臨洛水,西距糓水,東接宮城,北連禁苑。宮內門殿皆東向。提象門虹梁跨糓,列岸修廊。高宗末居此宮聽政。

「萬象神宮 」 ,天壽年,武后享此宮。

迎仙宮 ,張柬之斬張易之、張昌宗於此。廡下。後梁建昌宮 。開平元年,以東都舊第為建昌宮,見《梁紀》。

正陽宮 。丙申,周王納司馬消難女為正陽宮皇后。見《梁本紀》。

後唐興聖宮 。莊宗即位於魏州。子繼笈、苗宇居此。見《後周紀》。

顯仁宮 在縣皂澗

「太初宮 」 ,在洛城古皇城北。

漢陽明殿 嚴光,字子陵,建武五年,詔召光設樂陽明殿,命宴會,暮留宿,其夜客星犯帝座。嘉福殿 ,在縣內。

「卻非殿 。」 「建武元年十月。車駕入洛陽。幸南宮卻非殿。遂定都焉。」 《光武紀》。

德陽殿 ,鍾離意諫明帝起北宮,因出為魯相。及德陽殿成,帝謂公卿曰:「鍾離尚書若在,不得成此殿。」 見《東觀漢記》。偃師去宮四十里,遙望德陽,其上鬱嵂與天連見《洛陽宮殿疏》:德陽殿周旋容萬人,汲洛水於殿下見。《漢官職典》:「桓帝時,有蛇見於此。」

嘉德殿 在九龍門內,仁孝后所居。

玉堂殿 《洛陽》南宮有「玉堂殿」 ,漢靈帝中平四年增修。

宣德殿 。桓帝和平元年春,太后歸政於帝,太后寢疾篤,御輦幸宣德殿,即此。

崇德殿 。見《孫成傳》。

章德殿 見《章帝紀》。

「華光殿 」 ,劉寬、楊賜侍講此殿。

承福殿 、安福殿 、千秋殿 、萬歲殿 、黃龍殿 、和歡殿 。見《五行志》。

含德殿 、章臺殿 、宣明殿 、天祿殿 、溫飭殿 、迎春殿 、壽安殿 、永寧殿 、樂成殿,並見《靈帝紀》註。

「陽安殿 。」 七月帝還至洛陽,至陽安殿,《董卓傳》:「銅馬殿。」

「魏顯陽殿 」 ,在洛陽,魏明帝所建皇后正殿也。元魏因之。孝明帝崩於此殿。

太極殿 ,明帝上法太極,青龍二年,於洛陽南宮起太極殿,在漢崇德殿故處。見《水經注》。《初學記》曰:「歷代正殿,隋之乾陽,魏之太極,晉以降,正殿皆名之。」

「昭陽殿 。」 觀德殿 。崇華殿 。芙蓉殿。

九華殿 ,承光殿 。以上六殿見《洛陽宮殿簿》。建始殿 ,文帝建,朝群臣,近濯龍祠。

仁壽殿 ,魏明帝《詔》云:「自吾建承露盤以來,甘露降仁壽殿。」

式乾殿 。十一月乙丑,魏主於式乾殿為諸僧及朝臣講《維摩經》,見《梁紀》。元魏亦有此殿。九龍殿 ,青龍三年,崇華殿災,明帝詔復立崇華殿,更名為九龍殿。時郡國有九龍見,故名。通引糓水過九龍殿前,歷故金市南,直十秋門,注入九龍池。見《魏紀》。

清涼殿 ,夏居之清涼,亦曰延清室。曹子建《七啟》謂「中夏含霜」 ,即此。

景陽殿 《魏志》:「明帝增崇宮殿,彫飾觀閣,鑿太行之石英,採糓城之文石,起景陽殿於芳林園。」 元魏雲氣殿 。《洛陽宮殿簿》曰:「顯陽殿北有雲氣殿。」

明光殿 ,孝莊誅爾朱榮、爾朱天穆於此。隋乾陽殿 ,殿基從地至䲭尾,高二百七十尺,十三間,二十九架,三陞柱,大二十四圍,倚井垂蓮,仰之者眩矅。唐東都正殿,亦仍此名。大業殿 ,規模小於乾陽殿,雕綺過之。

文城殿 、武安殿 二殿,在大業東。「殿西三殿御座,見群臣則宿衛隨入,不坐則有宮人。殿庭並種枇杷、海棠、石榴、青梧桐及諸名藥奇卉。」 東有大井二,闊十餘尺,深十餘丈。

「元靖殿 」 ,《貯書》之所。

儀鸞殿 ,隋煬帝大業十一年,有二孔雀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