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6 (1700-1725).djvu/3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太祖陵左故名

黑雲山 :在縣治南六十里。昔成湯禱雨處。傳聞禱畢有黑雲起於此山,故名。

洛汭 在縣治北。洛水入河之處,清濁異流。亦名什谷。《禹貢》:「東過洛汭。」 《史記》:「張儀說秦什谷口。」 《左傳》:「周劉定公夏館于洛汭,歎曰『美哉禹功,明德遠矣』。」 即此。

孟津縣

柏崖山 在縣治西五十里大陽堡黃河南岸,丹崖翠巘,佳氣浮騰。北魏侯景築城於上。唐開元初,建柏崖倉。會昌間,復置柏崖縣,基址尚存。黃河 在縣境內,發源星宿,經積石、龍門,由潼關折而東下,歷砥柱,過洛汭,至於大伾,播為九河,入於海。

宜陽縣

錦屏山 在縣南門外。唐武則天幸此,賜名錦屏。中有一峰,聳然特出,號曰玉柱峰。下有煙霞亭,遺址尚存。又按《縣志》,唐仙翁呂巖過此,有時當海晏河清日,一絕再過,有半空豁然雷雨收一律,後先掩映,石跡猶存。

壽安山 :在縣治東十三里。隋置壽安縣,蓋取諸此。

憇鶴山 在縣治東南四十里。世傳王子晉得仙,緱嶺乘白鶴憩此,故名。

公山 :在縣治西九里。上有周公廟。

靈山 在縣治西四十里。周靈王葬此,因名。女几山 ,在縣治西九十里。乃晉女彭娥汲器所化之地。一名石雞山。《廣輿記》曰:「白蘭香神女上昇,遺几於此。」

汪洋河 :在縣治西四十里官莊。東自澠池流經鹿跑泉南入洛。

昌谷水 ,在縣治西九十里。源出《陝州》,經連昌宮南入洛。

噴玉泉 在縣治東南。司馬光詩:「蒼崖雙起秋雲齊,亂峰迸出如攢犀。石稜澀不容馬蹄,下馬步入荊榛蹊。瀑泉沃雪托白霓,落潭橫引成清溪。老木長藤咫尺迷,剛欲出門忘東西。」

登封縣

嵩高山 在縣治北五里。《詩》曰:「嵩高維岳,峻極于天。」 居五岳之中,故為中岳。漢武帝改名崇高。《漢地理志》曰:「崇高有太室山、少室山。」 戴延之《西征記》曰:「東為太室,西為少室,嵩其總名也。」 太室山 在縣治北五里。《西征記》曰:「謂之室者,以其下有石室焉。」 中峰即嵩頂。唐武曌立封禪壇於其上,有天門、石樓、玉女窗、搗帛石、定心石、三醉石、高登崖諸勝。其山二十四峰,乃青童峰、黃蓋峰、浮丘峰、三鶴峰、遇聖峰、萬歲峰、玉鏡峰、獅子峰、虎頭峰、起雲峰、鳳凰峰、金壺峰、華蓋峰、元龜峰、臥龍峰、玉柱峰、子晉峰、會仙峰、老翁峰、玉人峰、玉女峰、獨秀峰、積翠峰、太白峰。

少室山 在縣治西十七里。一名季室。《郡國志》又名負黍山。有負黍城在其南。《敬通賦》云:「遇許由於負黍。」 即此。《輿地志》亦稱此山為御砦。金宣宗曾屯兵其上,因名。唐人作《石淙序》,有「少室若蓮」 之句。至今遠近亦稱少室為九頂蓮花砦。其山計三十六峰,為朝岳峰、望洛峰、太陽峰、少陽峰、石城峰、石筍峰、檀香峰、丹砂峰、缽盂峰、香爐峰、連天峰、紫霄峰、羅漢峰、七佛峰、靈隱峰、來仙峰、清涼峰、寶勝峰、瑞應峰、瓊璧峰、紫蓋峰、翠華峰、藥堂峰、紫薇峰、白道峰、天德峰、卓劎峰、白雲峰、金牛峰、明月峰、凝碧峰、迎霞峰、玉華峰、寶柱峰、繫馬峰、白鹿峰。

箕山 在縣太室東南二十五里。亦名許由山。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即此。《初學記》曰:「許由山高大四絕,其北有潁水。堯讓天下於許由,由不受,而逃耕於潁水之陽,沒葬箕山。堯封其墓,號曰箕山公。」 山下有牽牛墟,側有犢泉,是巢父還牛處也,石上犢蹟存焉。又漢潁川太守朱寵於其上立許由廟。

陽城山 在縣治東。後漢荀爽貽李膺書:「悅山樂水,家於陽城。」 即此地也。《水經注》:「昔禹避商均於陽城。」 《唐·地理志》曰:陽城地有測影臺,即周公以土規測影處。

轘轅山 在縣治西北二十八里。一名萼嶺。《十三州志》曰:「轘轅道凡十二曲。」 《史記》:「禹通轘轅,後為關。」 東漢何進所置八關之一也。《左傳》:「晉欒盈過周,王使侯出諸轘轅。」 即此。

大熊山 在縣治東四十里。《唐詩》稱「交崖山。」 山形陡峻,惟有東西兩徑,東徑自王莽坪緣山脊而上,路甚險。西徑自孤石溝而入,溝盡處折而南,則大熊之西巖也。東巖有仙人洞,稍南有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