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6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乾河 在縣治南史家灣,北入伊洛。

「飲鶴池 」 在緱山上,今涸。

金蓮池 在縣治西南四十里。池廣丈餘,深五尺。唐終南山王祖師尋其友張神童至此,有金蓮七朵生於池內,故名。

飲馬池 在縣治東南仙君堡昇仙廟。即王子晉飲馬之池。

湯王池 在縣治東北八里邙山上。有湯王廟,今廢。遺跡尚存。

馬跑泉 在佛光峪。昔唐三藏往洪州歸至此所,乘之馬,跑地得泉,今涸。

張公泉 在縣治南緱山壁。俗傳宋時有張公,每取飲之,故名。

甘露泉 在仙君堡南。泉水瑩徹如飴,故名。「靈泉 。」 在縣治南仙君堡浮丘祠東溝中。元致和間,泉始出,澄澈可愛,病者飲之即愈,故名。「雙泉 」 ,在縣治南少微堡。二泉並出唐王祖師與張神童學道處。

溫泉 有二:一在治東十五里邙山下,南流入洛。一在萬安山下,其水皆瑩澈,四時俱溫。蘭溪 在縣治南四十里。

二龍潭 :在縣治北二里邙山之麓。水常不竭,禱雨輒應。

五龍潭 :在縣治西南七十里。其潭一石板而五泉出,遂成潭。水深丈餘,澄澈如鑑。旱潦無增減,每禱雨輒應。

黑龍溝 :在縣治北一里許。

二龍溝 在縣緱氏東。二水同流,北入於洛。迤東北十里,中有泉常滿,俗名「滿水井。」

九龍溝 :在縣治西南十五里。

牛角川 :在縣治南二十里,以形名。

岳家灘 在縣西南五里。

孫家灣 :在縣治東十五里。

佛頭灘 在縣治西南十五里,夾河。相傳伊水泛龍門,有石佛頭忽流至此,以亂石糾聚成灘。《鞏縣》

邙山 ,在縣北三里。西擁岧嶢,當河洛之間,為神堤之障,古號「秦頭魏尾」 ,即此山之尾。

紫金山 在縣西南二里。其山形色類金,故名。龍尾山 ,在縣西三里。宋諸陵聯絡其下,至此斷絕,尾接河洛,故名。

亂石山 在縣南八十里。下出牛鼻五泉。青堆山 在縣東南十五里。其山四時蒼翠。老君山 在縣南八十里,下有老君洞丹井。磨臍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山勢高峻如磨。夫人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漢光武納左夫人於此,後遂葬此。

寒戰山 在縣南五十里。山峻高插雲霄,下有玉仙河,雖盛暑亦有寒氣逼人。

鐵山 ,在縣南四十里。山石如黑鐵。

馬鞍山 在縣北八里。邙山尾形凹似之。轘轅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其坂十有二曲,將去復還,故名。

孤山 在縣西二里。其山孤立無倚,峰尖甚秀。射垛山 在縣西六十里。宋將孟良習射處。石土山 在縣西十里。突峰突起,石土相半。臥龍岡 在縣東五十里。岡形似之。

駱駝嶺 在縣西一里,形似之。

火石嶺 在縣東三十里,山石擊之。有火寺嶺 ,在縣東二里嶺下《竹林寺八景》之一。窯嶺 在縣西八十里。宋置鐵冶於此。

五枝嶺 在縣西南七十里。嵩山至此分五枝,一結青龍山,一結伏兒山,一結汴梁,綿亙數千里,皆此山發脈也。其二枝短小,無所結。

嵩嶺 ,在縣西南七十里,接嵩山。

孤姑嶺 在縣西二十里。有姑坐化處。

鹿耳寨 在縣趙村堡石寨,峰巒峻絕,千仞壁立,上有泓水,四面無路,止一小徑,可以避亂。雞翎寨 ,在縣羅口堡,元人郝義於此避兵。孟良寨 ,在縣羅口堡。宋將孟良立。

劉備寨 在縣原良堡。漢昭烈屯兵處。

老君洞 ,在趙封堡。洞有老子像。

羅漢洞 在縣羅口堡。洞有《羅漢像》,為元魏時置。

納水洞 在縣萬山之中,為眾水匯聚之處。水入即涸,絕不停蓄,以物投之,至滎、氾二水流出,通達甚遠。

罌子峪 在縣東二十里。五代唐莊宗遇李嗣源,還至罌子峪,即此。

蓼子峪 ,在縣東二十里。

裴家峪 在縣西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