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6 (1700-1725).djvu/37

此页尚未校对

洛口河 在縣東北二十里。洛入河口,《禹貢》:「伊、洛瀍澗,既入於河。」 即其處也。

市河 在縣東門外,依城源出青龍山,旋繞山巖之間,流入洛水。《縣八景》之一。

魏氏河 ,在縣東南三里。源出青龍山,水甚微細,流入於洛。

洛河 在縣北三里,至洛口入黃河,今至氾水。乾石河 ,在縣西二十里,源出青龍山,河道皆石,雨後大水入洛,不雨無水,故名。

青龍河 在縣西南五十里。源出青龍山,總牛鼻五泉之水而成河,入於洛。

長羅川 在縣西南,又名羅口。《水經注》:「羅出方山,西北流過訾城入洛。」

榮錡澗 在縣治。杜預云:「鞏縣西榮錡澗謂之畿內。」

擔車澗 在縣西三十里。

黑龍潭 ,在縣東南七十里。前有元君廟,遇旱祈雨多應。

「小龍池 」 ,在縣王仙山內。

黑水池 ,在縣南慈雲寺下。

蓮花池 在羅口堡。寬二十畝,宋人種蓮處。八角井 在縣西石窟寺前。

菡萏泉 在縣東竹林寺前。泉水瑩然,常開菡萏,故名。旱澇水不增減。下通市河入洛。

柴家泉 在縣坊郭堡石崖之內、青壁之間。其流微細,其聲潺湲,流派彌遠,引注灌田。

馬跑泉 在縣趙封堡。昔漢高祖屯兵於此,馬渴無水,跑地得泉,至今不涸。

羅漢泉 在縣羅口堡,羅漢院西南百步。「西流泉 」 ,在縣羅口堡。水出亂石山之麓,西至嘉村合青龍河入洛。

牛鼻泉 在縣羅口堡。泉水一池,瑩碧照地。歲旱,引水灌田。

湧水泉 在縣羅口堡村麓之間。水勢浩蕩,旋繞巖阿至涉村合青龍河入洛。

菩池泉 :在縣羅口堡。

明谿泉 在縣西南。《左傳》「竇牟軍明谿」 ,即此。飲馬溝 在縣東七里。昔呂布屯虎牢,飲馬於此。

岑彭溝 在縣東四十里。漢將岑彭葬此。醋峪溝 ,在縣東七十里。溝內有二石盆,遇天陰雨,盆內有水,不滴不溢。

石獅溝 在縣西二十里。石若獅子,故名。水峪溝 ,在縣西二十里。水出邙山。

和泥溝 在縣西南二十里。宋修陵屯役之處。石澗溝 ,在縣西三十里。

孟津縣

首陽山 ,在縣東三十里。峰巒秀整,土石相兼,夷齊叩馬諫之,後遂隱於此。

邙山 ,在縣南二里。西至橫水,東至叩馬,綿亙百餘里,高下相半。秦、漢、唐人多葬於此。

穀城山 舊名替亭山,在縣西六十里相留堡。盤踞平曠之地,聳出岡阜之表,瀍水出其下。春秋時置穀城縣,因名。

犁鏵山 在縣東三十里叩馬村南。巍峨翠拔,形勢直上,若犁鏵然,故名。

翠薇山 在縣東三十里。峰巒圓秀,雄峙,西南,視之儼如翠蓋。

九女山 在縣東五里雙槐鎮正南。俗傳九女葬父於上,故名。

蘇山 在縣西五十里。昔地多紫蘇,故名。黃麓山 ,在縣西五十里相留里,近大河,高出群山,秋高群鶯飛集其上。

柏廟山 在縣西六十里兔浴溝南。廟祀山神,猶存古柏。

花崖山 在縣西三十里柿林堡,臨黃河。書案山 在縣東五里邙山之麓。一山突出,形如書案,故名。

龍門山 在縣東十里雙槐鎮南。

藥藍山 ,在縣西三十里。其形似藍,人傳有仙人養真於此。

丁紫崖 在縣西三十里。其巖突出於河中,洪濤巨浪,湍急其下。

媳婦崖 在縣西四十里。

檀華崖 在縣西三十五里。

千佛洞 在縣西二十五里。有古洞三窯,祖師廟三楹。

瀍河 ,在縣西相留里蘇山下西一里平地發源,東南流六十里至洛陽,南入洛水。

「澇河 」 ,出洛陽縣瓦店邙山中,至孟津縣西十二里上河頭,始出山口入平地,或有時由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