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2 (1700-1725).djvu/114

此页尚未校对

於人,朕奚慮哉。」

《通志》:「宣宗大中四年,以鄭光孝為平盧節度使,徙河 中鳳翔。又賜鄠、雲陽二縣良田,詔除其租。」

《同州志》:「咸通七年,詔免一歲稅。」

《劇談錄》:「九年春,華陰縣南十餘里,一夕風雷暴作,有 龍移湫,自遠而至。先是崖壟高亞,無貯水之所。此夕 迴潭數丈,小山從東西直亙南北,峰巒草樹,一無所 偒,碧波迴塘,湛若疏鑿。京洛行旅,無不枉道而觀。有 好事者,自輦轂蒲津相率而至,車馬不絕,逮於累月。」 《通志》:僖宗廣明元年,華嶽廟明皇御製碑,隱隱然有 聲,聞數里,浹旬乃止。

中和元年九月,長安馬生人。

昭宗光化四年冬,帝在東內,武德門煙霧四塞,門外 日色皎然。

《厚德錄》:「李行簡為八州軍體量安撫使,時大饑,乃發 義倉賑饑者。」

有白將軍者,常洗馬曲江,馬忽跳出,驚走,前足有物, 色白如帶縈數匝,遽令解之,血流數升。白異之,封紙 帖中,藏衣箱。一日送客滻涘出示客。客曰:「盍以水試 之?」白以鞭築地成竅,置蟲於中,沃盥其上。少頃,蟲蠕 蠕而長,竅中泉湧,倏忽自盤若一席,有黑氣如煙。眾 懼曰:「必龍也。」遂急歸。未數里,風雨驟至,大震數聲。 實《貞固傳》。貞固,同州白水人,隱帝即位,加司徒,改本 貫永安鄉為賢相鄉,班瑞里為勳貴里。

《雒南縣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四月,秦嶺石洞自 開,遣吏馮文則秉燭觀之,入數丈,得丹砂千二百粒, 獸形石六以獻。」

《通志》:「七年,京兆咸陽縣渭水漲,壞浮梁,溺死者五十 四人。」

《宋史五行志》:「天禧五年九月丙寅,華州少華山前阜 頭峰越八盤嶺及谷,摧陷於石子坡,東西五里,南北 十里,潰散墳裂,湧起堆阜,各高數丈,長若隄岸,至陷 居民六社凡數百戶,林木廬舍亦無存者。近山之民 言:數年以來,峰上常有雲,每遇風雨即隱隱有聲。是 夜初昏,略無風雨,山上忽霧起,有聲漸大,地遂震動」, 不及食頃而山摧。

《劉几傳》:几從范仲淹辟,通判邠州。邠地鹵,民病遠汲, 几浚渠引水注城中。客曰:「自郭汾陽城此州,苟外水 可釃,何待今日,無為虛費勞人也。」几不答。未幾,水果 至,鑿五池於通逵,民大便利。

《通志》:「宋仁宗慶曆三年,大饑,民東徙,詔遣韓琦宣撫 陝西,發倉以賑。」

《雒南縣志》:「慶曆間,知商州皮仲容議採洛南紅崖銅 置阜民監;虢州青水洞銅置朱陽監,鑄大錢,一可當 三,後竟以難行廢。」

皇祐中,商洛額貢金三十九兩,課數虧。熙寧四年,詔 罷之。

《宋史呂大防傳》:「大防為永壽令,縣無井,遠汲於澗。大 防行近境,得二泉,欲導而入縣,地勢高下,眾疑無成 理。大防用《考工》水地置泉之法以準之,不旬日,果疏 為渠,民賴之,號曰呂公泉。」

《范雍傳》:「雍知永興軍,初完永興城,或言其非便,詔止 其役,雍匿詔而趣成之。明年,賊犯定川,邠、岐之間皆 恐,而永興獨不憂寇。」

《老學庵筆記》:「宋熙寧間癸丑,華山阜頭峰崩,峰下一 嶺一谷,居民甚眾,皆宴然不聞。乃越四十里外平川 土石雜如簸揚,七社民家壓死者幾萬人,壞田七八 千頃。固可異矣。」

曾子宣丞相,元豐間帥慶州,未至,召還至陝府,復還 慶州,往來潼關。夫人魏氏作詩戲丞相曰:「使君自為 君恩厚,獨不區區愛華山。」

《同州志》:「宋元祐二年七月,置韓城錢監。」

《聞見錄》:「太祖微時,遊渭州潘原縣,過涇州長武鎮,寺 僧守嚴者異其骨相,陰使畫工圖於寺壁。青巾褐裘, 天人之相也。」今易以冠服矣。

《中隱王正叔》云:「王仲至帥長安日,境中壞一古冢,有 碧色大瓷器,容水一斛,中有白玉嬰兒,高尺餘,水故 不耗敗,如新汲者。玉嬰兒為仲至取去。」

張浮休云:「盜夜發咸陽,原上古冢,有火光出,用劍擊 之,鏗然以墜,視之,白玉簾也。豈至寶久埋藏,欲飛去 邪?既擊碎之,有中官取以作筭籌,浮休亦得一二。」 《老學庵筆記》:先君入蜀時,至華之鄭縣,過西溪。唐昭 宗避兵,嘗幸之。其地在官道旁七八十步,澄深可愛, 亭曰西溪,蓋杜工部詩所謂「鄭縣亭子澗之濱」者。亭 旁古柏間支,徑入小寺外,弗見也。有柟木版揭梁間 甚大,書杜詩,筆亦雄勁,體雜顏柳。不知出何人書,墨 挺然出版上,甚異。或云「墨著柟木皆如此。」

《同州志》:「政和間,詔建唐憲宗廟於同州,配食以岐公 杜佑、晉公裴度、李贊、皇吉甫、涼公李愬。」

《雒南縣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八月,皇太后韋氏至 自金,鄭剛中以商、秦之半畀金人。」商之半即洛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