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2 (1700-1725).djvu/21

此页尚未校对

太和宮,貞觀二十一年,太宗厭禁內煩熱,命將作大匠閻立本再葺焉。籠山為苑,內有含風殿,後廢為翠微寺。

老母殿 在縣境之驪山西北第二峰。按《授經碑記》云:李荃號達觀子,居少室山,好神仙之道。至嵩山虎口巖,得黃帝《陰符經》,其本糜爛,荃抄讀數千遍,竟不曉其義,因入秦,至驪山下,逢一老母,髽髻當頂,餘髮半垂,敝衣扶杖,神狀甚異。路旁有一火燒樹,因自語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剋』。荃驚問曰:『此《陰符經》文,母何得』」 而言之?母曰:「吾受此已三元六周甲子矣。」 於是坐石上,與荃說《陰符》之義。母曰:「日已晡,吾有麥飯,相與為食。」 袖中出一瓢,令荃取水,水既滿,瓢重,力不能制而沉。及還,失母所在,但留麥飯數升。荃食之,氣血不衰。入名山訪道,不知所終。後人建祠,其地益以巍閣。

曲郵亭 ,在縣東七里。乃張良追漢高祖處。臨渭亭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

天狗院 在縣西南

御馬院 在縣西

桑棗園 在縣南

東瓜園  、椒園  、芙蓉園。

「西啟園  」 、「西瓜園 」 俱在縣西南。

黃巢堡 ,在縣西南二十七里。

張翼寨 在縣西南二里。元末兵亂,平章張翼築寨以據守。聞明兵至,棄走。里民武宗厚率眾歸。

《枌榆社 別本》曰:「高祖少時,常禱枌榆社。」 後置新豐縣,亦立焉。張宴曰:「枌白榆社。在新豐東北十五里。」

烽火臺 ,在驪山西第一峰。周幽王與諸侯約,「有寇至舉火為信,則舉兵來援。」 幽王欲悅褒姒,無故舉火,諸侯悉至,褒姒乃大笑。

幽王城 ,又名「幽王壘」 ,在縣東南戲水岸上。城高八尺,周二百八十步。

戲下 ,按戲水在縣東二十七里。以幽王與褒姒遊戲於此,故名。《史記》:「項羽軍至戲,欲攻沛公。」 畦畤 ,在櫟陽東北三十里。秦獻公時,櫟陽雨金,自以為得金瑞,作畦畤以祀白帝。

驪山故城 ,在縣東二十四里。城高一丈五尺,周迴四里,晉獻公納驪姬於此。

繡嶺 ,《山海經》云:「驪山,其陽多寶玉,其陰多黃金,左右皆峻嶺,雲霞繡錯,因有繡嶺之名。」 又西繡嶺,唐明皇時植林木花卉,爛如錦繡。

旌儒鄉 在縣西南五里。師古云:「溫湯西南三里有馬谷,西岸有坑,故老相傳以為秦坑儒處。」 衛宏《古文奇字序》云:「秦既改古文為篆隸,恐天下不從,乃密令冬月種瓜於驪山谷中,溫處皆熟。詔博士諸生說之,前後七百人,使往視,因伏機陷之。後人號其處曰坑儒谷。」 唐天寶中,改為旌儒鄉。

《閣道 》始皇作閣道,至驪山八十里,人行橋上,馬行橋下。今石柱猶存。山上立祠,曰「露臺」 ,不齋戒,往則風雨迷道。

「佷石 ,在始皇陵北里許。始皇遠採,將致之驪山,至此不復動。石形似龜,高一丈八尺,周迴十八步。」 皇甫湜有《佷石銘》。

鴻門 在縣東七里。漢高祖會項羽處。北有鴻陂,南有坂口,坂長二里餘,塹通原道,南北洞開,有同門狀,謂之「鴻門。」 內有曲郵亭,高祖征黥布,張良病彊起,至曲郵亭。見上。

安幕坳 ,在縣東二十里。高祖幸新豐時,安營幕於此。

櫟陽廢城 ,在縣北五十里。秦獻公二年,自雍徙都此。漢元「年,項羽封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高祖定關中,初都之。後葬太上皇於櫟陽北原」 ,因置萬年縣,以奉陵邑。

新豐城 在縣東十八里新豐原。漢高以太上皇思東歸,乃於此置縣,徙豐人以實之,故曰「新豐。」 併移枌榆四社,街衢棟宇,一如舊制。士女老幼,各知其室,雖雞犬混放,亦識其家。蓋胡寬所營也。太公生平所好,皆屠販少年,酤酒賣餅,𩰚雞蹴踘以為歡,故新豐多無賴少年。

露臺 ,《漢書》:「文帝欲驪山起露臺,召匠計之,費百金乃罷。」 按師古云:「今驪山頂露臺鄉有舊址,極為高顯,意已成基,而未竟役。」

陰盤城 ,後漢靈帝末,移安定郡之陰盤縣,寄理於新豐。後魏太和,移陰盤於縣東二十里司馬村。

昌陵故縣 ,漢成帝以新豐戲鄉為昌陵縣。交口故城 ,在縣東北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