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2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旁觀川原,見有白鹿,遂改今名。觀內有老母殿、升仙臺。蟾井,《拾遺記》云:「白鹿觀井中有金色二蝦蟆,賀蘭先生見之曰:『此肉芝也,烹而食之,白日昇天』。」

逍遙公園 唐韋嗣立詔拜逍遙公,構別業於驪山鳳凰原、鸚鵡谷,有重崖洞壑,飛流瀑水。中宗臨幸,改為清虛原幽棲谷。嗣立嘗燕集群公,張說為作《東山記》。

步昌亭 ,在故縣西南五十里。漢成帝於步昌亭起昌陵,取土東山,與粟同價,靡費巨萬,積年無成。

「宜春亭 」 在開陽門外。

高陵縣

左馮翊城 在縣西南二里。漢左馮翊即此。毘沙鎮 在城西南。或云漢文帝誕生於此。東渭橋 在縣東南二十里,灞水合渭之地,漢高帝造,以通櫟陽道。奉天之亂,劉德信入援,以東渭橋有轉輸積粟,進屯此橋。李西平於此屯兵,德宗有碑在橋側。旌表西平剋復之功。降駕原邸 ,在縣西南崇皇寺。薄后方妊,被呂后妬,出宮,至此柏下誕生文帝,今稱降駕原。鹿臺城 ,在縣南二十五里。縣有果園,名鹿苑。唐析置鹿苑縣,有鹿臺祠,在鹿苑原上。百姓祈禱水旱有驗,號「鹿臺將軍。」 元末李思齊築城戍此。

御井 在接蜀門西十里,唐高祖舊宅中井也。梁開平中廢。

昭慧院古塔 ,在迎翠門東南三里,唐大中年置,比隆昌寺浮圖尤為崇高。

龍躍宮 在縣西十里。唐高祖舊宅,本名通義宮,武德六年名「龍躍宮」 ,德宗改為修真觀,內有神堯真容。至朱梁時其宮廢。

「如淳宅 」 ,漢平帝時賜淳宅於高陵,有碑頌節文。

蓮池 在城東偏。元時,知縣王珪引昌連渠水以納池。今花木皆廢而址存。

鄠縣

靈臺 ,距豐宮二十五里,即文王靈囿之地。中有靈臺,高二丈,周圍一百二十步。秦晉戰於韓原,獲晉侯以歸,舍諸靈臺。按《括地志》云:「辟雍靈沼,無復故基,惟靈臺介然孤立。」 今臺之遺址尚存。

辟廱 引豐水為之。《三輔黃圖》云:「在長安西北四十里。」 然則引、豐同,而居鄠不可考矣。

鐘宮城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始皇收天下兵,銷為鐘鐻處。

故鄠城 ,在縣北一里,即扈國也。杜預云:「有扈鄉,至秦始改為扈。」

鄠杜 漢宣帝微行,尤愛鄠杜,故鄠杜並稱,杜即下杜,至今鄠人自稱亦曰鄠杜。

馬祖壇 在龍臺澤中,每歲太常太僕四時祭焉。

渼陂 在縣西五里。出終南山諸谷,合胡公泉為陂,直五味陂,魚甚美,周一十四里。唐寶曆二年,敕「渼陂令尚食使收管,不得雜人採捕。其水任百姓溉灌,勿令廢碾磑之用。」 文宗初,詔并還府。元季為兵所壞,水去陂涸,今惟水磑存焉。淨土樹 ,在縣南八里。俗傳鳩摩羅什來西域,憩此覆履。土中生樹,高四尺許,葉鮮明異常,二月開如楊花,八月結實似小栗,殼中皆黃土。柳塘 縣南山下,元楊奐隱居,教授其徒,植柳千株,內有「清風閣」 、「讀書堂。」

《瓜牛臺 》,即渼陂西南臺。一徑通幽,四水迴環,柳陰稻畦,映帶南山之下。

釣臺 ,在縣南十里,澇水中流,起一洲,高二尋有奇。登高眺遠,千峰秀色,逐波俱來,渼陂而外,勝無踰此。

丹陽井 在縣東三十里。俗傳元馬丹陽取此水煉藥,故名。

豐宮 ,在縣東五里小豐村。周文王作邑於豐,至康王有豐宮之朝。

萯陽宮 ,在縣西南二十三里。秦文王所造,漢宣帝甘露二年幸焉。

太平宮 隋建,在縣東南三十里草堂寺東。唐高祖避暑之處。南有太平谷,宋程伯淳遊此有記。

甘泉宮 ,隋宮在鄠縣西南二十里,對甘谷,古以甘泉名宮者三:秦甘泉在渭南,漢甘泉在雲陽縣磨石嶺,隋甘泉在鄠縣。惟秦之甘泉,史嘗明言在渭之南,而不言在渭南何地。《始皇本紀》又載「始皇通驪山,作甘泉前殿」 ,則此宮不在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