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2 (1700-1725).djvu/30

此页尚未校对

公《山石》之篇,慨然知其所以為樂,而忘其在數百里之外也。

渭南縣

密畤 ,在縣西南三里。秦宣公四年,作密畤於渭南,祭青帝。漢武帝太初中,以渭南為密畤縣。鴻門亭 ,《長安志》云:「即漢高帝見項羽處」 ,坡口名半日村。《寰宇記》曰:「村以山高蔽虧,陽影常照其半,故曰半日。」 今攷鴻門亭,乃臨潼東北地,有鴻門坡,故以名亭。《兩京道里記》曰:「新豐,漢高會項羽處,東去渭南境二十里。」 至所謂「半日村」 者,亦無可攷。而《長安志》載之渭南,不知何據?薄太后花園 在浮山之陰,漢引文昌渠水灌之,歷數十年,水不民利。知縣劉兌始疏之,灌方井以北諸田。

萬壽渦 在《下邽》廢縣南。世傳「此渦每雲霧起,則有牛馬豬羊變形出遊,還入其渦。」

下邽城 ,《水經注》云:「渭水又過下邽故城南,秦武公伐邽國得其地,置二邽」 ,此為下邽,在秦州。漢初於渭水之北,分置下邽。又按:《元和志》云:「唐之下邽,即漢之蓮勺」 ,是下邽之城,凡三易矣。渭北下邽城,在今縣北五十里,元時始省。

灰堆 ,在縣西南五里。崇三十尺,周一百步。俗傳秦始皇焚書處。

物定倉城 在廢下邽縣南渭河岸上。《西京雜記》:「物定倉收貯五穀,各先定其性,物則不浥壞。」 故秦、漢、隋唐皆於此置倉,俗訛為武底倉。金氏陂 ,在廢下邽城東南二十里。漢車騎將軍金日磾有功,賜此陂。唐武德初,引白渠灌之,以置監也。

蓮勺城 在縣北七十里。漢初於渭北下邽城去二十里置蓮勺城。闞駰云:「草名也。」 《漢·宣帝紀》:「帝數上下諸陵,嘗困於蓮勺」 ,今猶謂之蓮花池。南有鹽池,縱廣十餘里,其鄉人名為鹵中。去蓮勺東南七里有光武城。

休屠王城 ,縣南十里。《舊傳》休屠王領眾來降,漢築此城以居。

渭南故城 在縣城北。《括地志》云:「渭南故城在縣治東南四里,西魏文帝大統十六年築。」 按:縣故城疑苻堅所置。《括地志》所引,疑是南新豐文石人 。《長安志》云:「縣東南有六石人,趙石勒所造。西魏入關,移石人於府門外,經宿仍歸本處。」 今縣東十五里有二枚,東北一里二枚,東南七里二枚。

甘泉城 ,在縣東北九十里。俗傳赫連勃勃所築。

靈源廢縣 龍泉西南有泉曰「靈源」 ,即西魏所置靈源縣故址。

東暘谷 ,在縣東十三里。晉王子年隱居處。弟子受業百餘人,鑿穴而居。後因石季龍兵亂,遷石象山。

風門 ,當湭川口。《三秦記》曰:「在新豐縣東南,兩阜相對,其所多風。」

蜯蛤堆 ,去縣二十里,崇三十尺,周三百步。七星塔 ,在縣東南靈臺山上,有塔七座,取象於北斗,故曰「七星塔。」

仰天池 縣南月圓山巔。上有田,可耕者千數百畝,池當其中,四面俱懸厓千尺,中通一徑。半日村 ,在縣東五里新豐原。《太平寰宇記》:「此村以山高蔽虧,陽光僅及其半。唐郎士元為渭南尉,置別業於此村。」

「樂天故里 」 ,在唐下邽縣東紫蘭村,有異花亭。今考樂天《渭村題詠》最多。

姜泉 在縣城內,距梁泉東南二百步。唐陸贄為尉,有《詩》曰:「環渠流渺渺,夾砌樹陰陰。」 自註云:「縣郭多引流泉,蔭以雜樹,盛夏無暑。」 明副使南逢吉築姜泉書舍。瑯琊王世懋督學關中,嘗憩此賦詩。

御花園 在縣南花園村。舊《志》謂宋太后所置。嘗觀周廟碑陰云:「曹皇后莊在郭許里。」

步高宮 ,在縣西南。一曰《市丘城》,秦建。

步壽宮 秦建。《水經注湭水北注》:「經秦步高宮東,又歷新豐原北,經步壽宮,即是度之。」 則步壽宮當在風門之東。

甘泉宮 在城東南川原北麓。《史記》:「始皇迎太后於雍,入咸陽,復居甘泉宮。」 《雍錄》以為秦渭南之甘泉,即隋甘泉之在鄠者。今按:唐主客員外郎盧象《駕幸甘泉》詩云:「傳聞聖主幸新豐。」 又云:「千官扈從驪山北,萬國來朝渭水東。」 蓋渭南本漢新豐地,後魏析治於明光原上,稱南新豐。以象詩及今地考之,則渭南自有甘泉宮,隋特襲其名,非襲其地也。與漢雲陽之「甘泉」 ,名地兩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