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2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中華郡城 ,在縣西南三里石川河之陽。後周閔帝置。有二石人卓立,即郡門所在,人稱為「石婆娑原。」

義亭城 唐開元間,徙富平於義亭城,即今舊縣地,蓋古之鄉亭也。里曰「義鄰」 ,在縣東北十里。魏徵故里 在縣境。宗支碑石,尚可誦讀。左有鵝鴨池。

八公堆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其堆兩畔各有小谷,象「公」 字,中心有堆,故曰八公堆,即宋賀師範結營以戰處,壘壁至今尚存。

古蜂洞 在月窟山東,洞在懸崖,蜜流如瀑布。田家營 在縣東,元張思道屯兵處,城址猶存。軍寨 ,在浮山南面東十里,宋張魏公浚立寨處。

蘇尚書宅 在弘化坊。宅門獅腹,鐫云:「明昌元年蘇仲蘇千明。」 隆慶初,耕者獲銀觴於宅隅,銘如獅腹。

唐田真人故里 ,在縣北十里田村,真人頤養于美原東之永仙觀,即登仙處。今流曲堡董村兩田姓皆真人裔。

掘陵原 在縣治南,亦名「強梁原。」 又北二十里為曠野原,世傳周宣王田獵之所。

《五烈女遺蹟 》在箭頭谷西五里。五女遇紅巾賊,不屈而死,遂為塚旌之。

盤龍書院 在縣西南二十里盤龍寺。明劉士龍讀書處。

醴泉縣

塞門 在縣東北七十里。《水經注》云:「涇水出山之處,在九嵕山東,仲山之西,謂之谷口」 ,即塞門也。《漢·郊祀志》公孫卿言「黃帝昇仙於塞門」 ,疑在冶谷水出山之口。

谷口城 在縣東北七十里,去舊縣北四十里。漢太初元年,改池陽為谷口縣。王莽曰「谷喙。」 今故址尚存。

古縣城 ,在縣北十里。

溫宿嶺 在縣東北四十里。漢溫宿國人內附,牧飲於此。西魏武帝於谷口置溫秀護軍。唐武德元年,析置溫秀縣。

舊城縣 ,在縣東南三十里餘,寬一百步。有《六駿》《昭陵》二圖碑,至今存。

唐醴泉城 ,在縣東北十里,即古仲橋城。貞觀十一年置。今為汧北鎮。

醴泉宮 在縣東南三十里。漢宣帝聞泉味如酒,因以建宮。唐貞觀間重修,縣因以名。

昭陵下宮 唐太宗陵寢宮也。在九嵕山陵之右腋,後經野火,宮燬。貞元十四年欲復置,廷臣集議,「移置瑤臺寺側,去陵一十八里,周圍一百二十步。」 今併寺廢。

建陵下宮 「唐肅宗陵寢宮,在縣北三十里,今廢。」

玉仙觀 ,在醴陵,相傳古仙王子喬所居,有玉像一軀。

敬德洞 ,在縣北五十里。

煙霞洞 ,在縣東北五十里。鄭子真「嘯傲煙霞」 故蹟。

商州

商塞 《史記》「秦孝公十一年,城商塞。」

雍商 晉武帝泰始五年置,以屬雍州部,故名。商洛縣 ,以境有商山、洛水,故名。今商洛鎮。菟和山 ,在州東。《左傳哀公四年》,「楚司馬軍于菟和。」 今資峪嶺。

三戶城 ,丹水縣北,有三戶亭。《竹書紀年》:「壬寅,縣河入三戶郭。楚人三戶亡秦」 ,即此。

順陽 即南雍。漢建業中,割南鄉、石壤為南鄉郡,晉改順陽郡。

南鄉故城 ,瀕丹水之陰,係晉興寧末,上洛太守王靡之改築。城北,半據水中,左右夾溪,春夏水漲,望若孤洲。

丹水城 丹水在城南一里。《呂氏春秋》云:「堯有丹水之戰,以服南蠻。」 疑即丹朱所封者。《史記》:漢高入秦,王陵起丹水以應之,故水側有王陵城。《水經注》云:「水出丹魚,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魚出郛側,赤光上照,如火。網而取之,割其血以塗足,可步行水上。」 丹水縣以此名。

《商封 世紀》云:「堯女女罃,舜次妃也。封於商,生九子。」 《路史》云:「商洛有堯女墓,今城東有九子墓是矣。」 又云:「女罃生義均及季釐,義均封於商,曰商君。」

商密 。《周禮職方氏》「分九州為商、密之地。」 杜預曰:「丹水縣西南有密鄉,楚申、息之師所戍也。」 白羽城 ,在州南,即修陽故城。《左傳昭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