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2 (1700-1725).djvu/37

此页尚未校对

於河

臨晉元里 在縣東

郃陽縣

《河圖 》:「伏羲時,有龍馬負圖出於河,在郃陽之地。」

莘野 在縣南二十五里,即伊尹耕處,今有墓。羈馬城 在縣東。按《左傳》,秦伐晉,取羈馬、刳首 ,按《左傳》,「晉敗秦師於令狐,至於刳首。」 杜《注》云:「刳首坑在郃陽。」

古梁 在縣東北。梁,嬴姓,與秦同祖伯爵。周襄王十一年,秦滅梁。少梁、大梁,以是名矣。

郃陽故城 ,在縣東四十里。魏文侯伐秦至鄭,還築郃陽。漢置郃陽縣,原稱「洽陽」 ,因流絕,故去水加邑。明萬曆中,掘得漢縣令《曹全碑》。

劉仲城 ,在縣西。仲以高祖兄初封代,後以棄國降郃陽侯,居此。

西韓州 唐武德中,析河西郃陽、韓城置西韓州,尋廢。今俗名《西韓城》。

夏陽故城 ,在縣東四十里。《一統志》云:「城內有太姒墓。」 此夏陽乃庫析郃陽置河西縣,已而更名者,非少梁之夏陽也。

宮城 ,在縣東三十里宮城村。亦名「織錦城」 ,後魏真君七年置。

姚武壁 在夏陽城界。《十六國春秋》:苻堅司馬姚萇為慕容泓所敗,懼罪奔渭北,西州豪傑率眾歸之,萇乃僭號於此,築城曰「姚武。」

青雲寨 ,在縣東北三十里。其寨陡峻,高入雲表。

五瀵 縣東南四十里。有王村瀵、鯉瀵、東鯉瀵、渤池瀵、夏陽瀵,五瀵皆近河壖,清洌迥異,湧出地尺許,民資灌溉。《山海經》「有神瀵,味若酒醴。」 殆與甘泉、溫泉、醴泉同著芳美,而利較普矣。華雲臺 在縣東十里,上有大佛,高數丈,浮圖入雲表。明葉夢熊有碑記其勝。

登仙宮 在縣西北。《水經注》:「徐水流經漢武登仙宮」 ,今湮。

單雄信窯 在縣北義賢里。雄信,王世充將。秦城 ,秦始皇所築。

彭衙城 在縣西北。《春秋》「文公二年,晉及秦師戰于此。」

子夏讀書洞 在飛浮山。《禮記》云:「退老於西河之上」 ,即此。

石崇城 ,在縣南二十里。塗以赤石脂,亦名「赤城。」

奉先城 ,本蒲州,唐開元改奉先縣。

故莘城 在縣南二十里。《世本》:「莘,姒姓,夏禹之後。即散宜生等求有莘美女獻紂者。」 應劭云:「莘國在洽水之陽,武王母太姒即此國女。」 《括地志》云:「古莘女國城在河西縣南二十里。《詩》所詠大邦」 ,謂此也。

鳳凰臺 在縣東南三十里陂左。

岳崧讀書院 在縣北橋頭河之臥虎岡。王百當故宅 在縣西北韓家河。又山陽有故操場。永明有墳及馬園。百當為李密將。

澄城縣

北澂城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蒲城界,俗名避難堡。《左傳》:「秦伐晉,取北澂。」 漢置澂縣。光武時,省澂為重泉地。魏、晉因之。

王官城 在縣西北四十里。《左傳》「秦伐晉,取王官。」 城址尚存。

社田 在縣北六十里。秦封武安君於此,故山曰「將軍」 ,村曰「社田」 ,建祠祀焉。

三門廢縣 在縣西北三十里。後魏真君七年置。今三門村,即其故址。

杏城 《魏書》有「杏城」 ,今失其處。

魏鄭公莊 即修善村,今名大賢村,在縣北二十五里,唐太宗所賜魏徵莊也。其子孫世居,宋張舜民過此,詩云:「兒童不識字,耕稼鄭公莊。」 長寧廢縣 ,在長寧河之南。唐武德三年,析置長寧縣,今故址猶存。

伏龍府 ,在縣南五十里。唐置兵之所。肅宗時,太原王榮為「伏龍折衝。」

臨高原 在縣南五十里。宋李顯忠知同州,多以戰陣著蹟,後由漢村經臨高原,即此。又其地有龍泉,味甘如醴。隋文帝居同州時取飲焉。親鄰寨 ,在縣北二十里。元陜西平章李思齊命將所築,以為屯守。

避暑宮 在縣東北五十里。隋文帝離宮也。林木交加,河流盤曲,宮後岸崩,碑刻沉沒。後改為治平寺。寺右相傳為文帝莊。金大定二十七年《重修岱嶽廟記》云:「古蹟有隋文帝之舊莊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