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2 (1700-1725).djvu/39

此页尚未校对

似當存云

殷濟精廬 ,《水經注》云:「陶渠水東南流,逕漢陽太守殷濟精廬。」 今不可考。

韓侯城 ,《詩》云:「溥彼韓城,燕師所完。」 《括地志》以為,在縣南十八里。相傳為舊縣治。

北泉 :在芝川鎮之西。明張中丞士佩築,自為記。

華州

鄭縣城 在州東百二十里,即古鄭城。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庶弟友於鄭地,名咸林。《國語》云:鄭桓公為周司徒,采地咸林也。平王東遷,鄭武公輔之,改封新鄭。後秦有其地。武公十一年,初縣鄭。《春秋》秦晉分境。僖十五年,晉侯許奉秦伯以河外五城,南及華山。後魏於此置華山郡。後周移於西南。鄭縣城北三里有長城故址。《史記》:「魏築長城,自鄭濱洛」 ,即此。

巒城 即殷、契之所居也。闞駰云:「在鄭西」 ,今巒城是矣。俗名為「赤城。」 苻健入秦,據此城以抗杜洪。

沈陽廢縣 ,在州東北一十五里。漢縣。舊在渭水北,漢安帝初,移於此。

武城 在州東二十一里。《史記》:「魏文侯三十八年,伐秦,敗我武下。」 一名武光城,相傳光武征隗囂時所築,遺蹟尚存。

廣通倉 隋文帝以長安倉廩尚虛,詔以西至蒲、陝,東至衛、汴水次十三州,募丁運米,于華州置廣通倉,以給長安。

郭子儀故里 ,在州東關,遺裔尚多。其故宅有井一口,人稱曰「汾陽王井」 ,聚而汲飲之。

水莊 小敷峪水下流,為東溪支分溉田,居民稱曰「水莊。」 有党氏村,北為羅文橋。

興德宮 在州北五里。唐昭宗為朱全忠逼遷洛陽,館於是宮。按同州亦有是宮,或是同名者。遊春亭 即鄭縣西之亭也。在州西南五里西溪上。近溪一帶諸水曰「西溪」 ,時人目之為「小曲江」 ,以杜子美為州司功時所曾遊也。

棲雲樓 在州城內隆阜上,唐昭宗幸華之行宮也。乾元三年,李茂貞舉兵犯闕,韓建請上幸華州,昭宗登棲雲樓望京,作《菩薩蠻》三章。或云古昭慶院有棲雲樓,以駐昭宗之蹕。後因之,為州治云。

鄭縣亭子 《郡志》載鄭縣亭子在西溪,為今杜基者是。然以杜詩曰:「鄭縣亭子澗之濱,窗戶憑高發興新。」 味「憑高」 二字,則非西溪可知也。又曰:「雲斷嶽蓮臨大路」 ,陝華間有地,名大路,則亭在華東渭濱之間。

告平城 ,《水經注》云:渭水又東,敷水注之。水南出石山之敷谷,北逕告平城東,耆舊所傳言「武王伐紂,告太平於此」 ,故城得厥名。

王宿莊 按《宜氏族譜》,「宜氏世居華城東北二十里地,曰王宿莊。」 《古傳》周太子宜臼廢,奔曾宿渭濱之陽,即此。暨踐阼茲,以封庶子,賜姓宜,後為宜氏。

陽華 ,《呂氏春秋·九藪》云。「秦之陽華。高誘曰。或在華陰西。」 誘又曰:「桃林西長安是也。」

故鄭 ,《水經注》云:「石橋水又逕鄭城東,水有故石梁。」 《述征記》曰:「鄭城東十四里,各有石梁者也。」 以今考之,在小師原之麓。今以為堡,對赤隄峪口,離州十三里。

周關 ,今考其地在聖山南秦家莊是也。關為周處所建。按:處,晉將,曾禦齊萬年之亂。今赤水鎮有處祠,為水所沒,蹟亦不存。

贔屭 《靈濟昭祐顯聖王廟碑》贔屭是也。昔因旱,人傳以喬谷水穿渠灌田,後以此渠水投洗贔屭頭,口內流沫輒雨,累驗。

孤相原 ,《水經注》云:「灌水出蕭加谷,于孤相原西北流,與禺水合。」 今考孤相原之合處,在江村西嶽廟原之北。此原突起隆阜,前無來脈,後絕餘氣,兀然高陵,乃其孤相原也,即今俗為尉家原云。

伏毒寺 ,唐杜少陵《憶鄭南玭》詩曰:「鄭南伏毒寺。」 劉禹鍚《伏毒寺》詩曰:「曾作關中吏,頻經伏毒岩。」 以今考之,即《水經注》所謂馬嶺山。唐上元中喬公銘「小華西峰秦皇觀基」 ,即其地也。

大路 ,杜少陵《題鄭縣亭子》詩曰:「雲斷嶽蓮臨大路。」 夢弼曰:「陝華間有地,名大路。」 《晉書》:「檀道濟從劉裕伐姚泓,至潼關,姚鸞屯大路,以絕道濟糧。」 即此。

「無相禪院鐘 」 ,在州治二門外。聲韻瀏亮,聞遠徹境。相傳在宋時塹岸湮谷,移自西溪,以方車二軌載之,懸于州樓,重萬鈞,侈而不摦。及閱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