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2 (1700-1725).djvu/93

此页尚未校对

江池本秦時隑州,唐開元中疏鑿為勝境,南即紫雲 樓、芙蓉苑,西即杏園、慈恩寺,花卉環周,煙水明媚,都 人遊賞,盛於中和。上巳節即錫宴臣僚,會於山亭,賜 太常教坊樂,池備綵舟,惟宰相、三使、北省官、翰林學 士登焉。傾動皇州,以為盛觀。」《長安志》曰:「文宗太和九 年,發左右神策軍各一千五百人,淘曲江,修紫雲樓、 綵霞亭。仍敕諸司,如有力欲創置亭館者,宜給與閒 地,任其營造。」先是,鄭注言:「秦中有災,宜以土工厭之, 加濬昆明、曲江二池。帝又曾讀杜甫詩曰:『江頭宮殿 鎖千門』。」遂思復昇平事而加修刱焉。予按此地在都 城中,固為空隙,便於遊觀,然亦緣黃渠可引,故遊觀 者樂之也。於是紫雲樓在其南,杏園、慈恩寺在其西, 皆以此池之故也。漢武帝時,池周回六里餘,唐周七 里,占地三十頃,又加展拓矣。地在城東南昇道坊龍 花寺之南。

《鄠杜記》
前人

杜縣,與五代都城謹相並附,故古事著跡此地者多 也。《語》謂「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以其迫近帝都也。今循 杜縣地望,從西及東,以次言之,庶其有倫也。縣境西 抵鄠縣,東抵藍田,故宣帝微時,上下諸陵,尤愛鄠、杜 之間,杜即杜縣也,鄠即鄠縣也。或言杜縣之東有杜 原,而此之下杜在其下方,故以杜名,此全不審也。凡 世之名地而分上下者,以水之上遊下流而言之也。 中國之水,萬折必東,故東地常居西地之下流,今杜 縣正在杜陵之西,而反為杜原下流者,非也。凡水皆 礙東地之高,而皆西向豐鎬以行,故杜陵遂為杜縣 上流,而杜縣反名下杜也。杜縣之北,即漢都城之覆 盎門矣,故此門一名杜門,杜門即青門也,在漢都城 為東面,南來第一門,即邵平種瓜之地也。宣帝既建 杜陵,又即縣南四十里葬許后,故其地又號少陵原 也。凡宜春下苑,皆少陵地也,其地亦為曲江。曲江之 北,又為樂遊原及樂遊苑,及漢宣帝樂遊廟也。廟至 唐世,基跡尚存,與唐之曲江芙蓉園、芙蓉池皆相並 也。杜甫《樂遊園詩》曰:「公子華筵地勢高,秦川對酒平 如掌。」秦川即樊川也。坐中得見「秦川」,則可知其高矣。 凡此皆古事之在杜境而推方可圖者也。

《梨園記》
前人

梨園,在光化門北。光化門者,禁苑南面西頭第一門, 在芳林景耀門之西也。中宗令學士自芳林門入,集 於梨園,分朋拔河,則梨園在太極宮西禁苑之內矣。 開元二年,置教坊於蓬萊宮上,自教法曲,謂之「梨園 弟子。」至天寶中,即東宮置宜春北苑,命宮女數百人 為梨園弟子。即是梨園者,按樂之地,而預教者名為 弟子耳。凡蓬萊宮、宜春苑皆不在梨園之內也。上素 曉音律,時有李龜年、賀懷智,皆能以伎聞。安祿山獻 白玉簫管數百事,皆陳於梨園,自是音響絕不類人 間。此之玉簫所陳者,乃始正在梨園也。《長安志》又曰: 「文宗幸北軍,因幸梨園,又令太常卿王涯取開元雅 樂,選樂童按之,名曰雲韶樂。樂成,獻」諸梨園亭。帝按 之會昌殿。此之會昌殿也者,即在梨園中矣。唐末芳 林十哲,即自此門入而交中官,故十人者,冠戴芳林, 名號,如《鴻都賦》徒也。以史考之,開元二年正月,已置 梨園弟子,上自教樂。而其年七月,焚錦繡珠玉於前 殿,仍禁采珠玉及為刻鏤器玩繩帖縚索者,又廢織 錦坊。若元宗果能身先天下如此之嚴,則奇巧遂可 無用矣。然是年正月已置教坊,立梨園弟子,以教法 曲,不知既有此輩,帝肯服大布大帛以與樂會耶?此 司馬文正公所為探微致議也。

《唐昌觀玉蕊花記》
前人

唐昌觀玉蕊花,長安惟有一株。或詠之曰:「一樹瓏鬆 玉刻成。」則其葩蕊形似,略可想矣。春花盛時,傾城來 賞,至謂有仙女降焉。元白皆賦詩以實其事,則為時 貴重可知矣。曾端伯曰:「《韋應物帖》云:『京師重玉蕊花, 比至江南,漫山皆是。土人取以供染事,不甚愛惜。則 是江南有花,瓏鬆而白,其葉可用以染者,真唐昌之 玉蕊矣』。」山谷曰:「江南野中有一種小白花,木高數尺, 春開極香,野人謂之鄭花。」王荊公陋其名,予請名曰 山礬。此花之葉,自可染黃,不借礬而成色,故以名。又 《高齋詩話》曰:「玉蕊,即今瑒花也。」予按:瑒,雉杏反,玉圭 名也。瑒、鄭音近而呼訛耳。吾鄉又呼烏朕花。「朕」、鄭、瑒 音亦相近,知一物也。江南凡有山處,「即有此花。其葉 類木樨,而花白心黃。三四月間著花,芬香滿野。人家 籬援皆斫其枝,帶葉束之。稍稍受日,葉遂變黃。取之 供染,不借礬石,自成黃色。」則魯直之言信矣。至謂「僅 高三二尺者,蓋土人不以為材,稍可燃燎,亟樵之,不 容其長。」惟長安以為貴異,故其幹大於他處,非別種 也。予家塾之西,有山礬一株,高可五七丈。春花盛時, 瓏鬆耀日,如冬雪凝積,闔一里人家,香風皆滿。比予 辛未得第而歸,則為人所伐矣。乃知「唐玉蕊」正是人 能護養所致,非他處無此之木也。

《咸陽金人記》
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