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3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天漢臺 故址在縣治北。按《明一統志》宋文同詩:「漾水東流舊見經,銀潢左界上通靈。此臺試向天文覓,閣道中間第幾星。」

擁翠亭 故址在舊治倅廳後,宋建。北望秦山,叢峰疊嶂,雲煙顯晦,甚為奇觀。

灙泉亭 在縣舊郡圃。五雲閣 在縣東五雲宮內,宋建。

竹塢 在縣南

荻浦 在縣南

蓼嶼 在縣南

寒蘆港 在縣南

《金橙徑 》在縣舊郡圃。

酴醾洞 在舊郡圃

「冰池 」 ,在舊郡圃。

「露香亭 」 在縣舊郡圃。

「涵虛亭 」 「在縣舊郡圃。」

「溪光亭 」 在縣舊郡圃。

「吏隱亭 」 在縣舊郡圃。

「過溪亭 」 在縣舊郡圃。

《禊亭 》,在縣舊郡圃。

「菡萏亭 」 ,在縣舊郡圃。「此君庵 」 在縣舊郡圃。

《霜筠亭 》在縣舊郡圃。

「無言亭 」 在縣舊郡圃。

「野人廬 」 ,在縣舊郡圃。

《南園 》在舊郡城南。

北園 在城北。自天漢臺至北園,俱文與可守洋時遊覽之所。今湮廢既久,莫識其處,惟二蘇、鮮于侁《洋州唱和詩》,可想見當年名勝耳。西鄉縣。

班超城 ,在縣南二百五十里。漢班超封定遠侯,即此。亦號「平西城。」

建文崖 在縣西南三百里。古名紅崖。詳見《山川考》。

洋源廢縣 ,在縣南二十里。唐置,寶曆初廢。寨子城 ,在縣東五里。漢高祖屯兵於此。戚夫人故里 ,即古洋川。今俗上元請戚姑神,本此。按:「洋縣戚氏村」 即此。

{{padding-left|2em|漢王城 ,在七盤子山上,故址尚存。按:城固亦有「漢王城。」

《一統志》
載褒城縣鳳縣俱有漢王城
}}

梳妝臺 在子午山下。漢高祖為戚夫人築「擂鼓臺 」 ,在皂軍山,宋吳玠駐兵處。

梅雪禪師塔 ,在左西峽。明建文帝入蜀,禪師相隨圓寂於此。

鳳縣

思計臺 在縣南五里。漢諸葛亮嘗籌畫於此臺,因得名。

陳倉道 ,在縣南一百里。自桑坪山口入,至沔縣百丈坡出,延亙二百里。漢韓信「暗度陳倉」 ,即此。

寧羌州

古城 凡二,一在州東北,一在州東南。相傳宜娘子築以屯兵者,址存。

飛仙閣 在州西三十里土門道中。相傳智公和尚在此飛昇,杜甫有詩。

沔縣

孔明讀書亭 在臥龍山上,有蓮花池,其水四時不涸。蓮不常開,開則一莖並頭,輒為沔士秋捷之兆,屢驗不爽,稱「瑞蓮」 云。

《八陣圖 》在縣東南十里定軍山下。圖列「八陣,聚細石為之,各六十四聚。又有二十四聚作兩層,每層各十二聚。晉桓溫伐蜀經此,以為常。山蛇勢,其跡尚存,或人為散亂,及夏水所沒,水退如故。每陰雨時,聞鼓角聲。」又有督軍壇,亦在山下。按:《八陣圖》亦見於夔州魚復浦。

興劉寨 漢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立為漢王,設壇陳兵於此。今廢。

大安軍 ,在縣西一百八十里。宋置,今廢。漢城 ,在東關,漢建興中丞相亮所築,俗呼為「古城。」

魯班石 在縣東南九十里。俗傳魯班曾坐於此,遺跡見存。

石筍 在縣西北百里。有石聳立如筍,高三丈。石鐘鼓 ,在縣北五十里五丁峽南。兩崖峙立,上有石鼓懸於東畔。隆慶年,州官取下鑿為兩截,作二石鼓,置州儀門內,一石鐘猶懸於西崖畔上。

略陽縣

隗囂臺 在縣治前。漢隗囂據天水時所築,光武將來歙攻破之,因保其城。宋吳玠亦據此。臺址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