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3 (1700-1725).djvu/1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翀重修。天順中,知縣張緒增修外城,周九里,高三丈三尺,池深一丈,東、西北三門。按《縣志》,「元以前,仍隋唐所築四方三門,東武川,西獲麟,北邠風,周迴三里。」 明景泰、天順間,相繼修葺,規制恢宏,版築堅固。增外城,因山為險,周及九里三分。此後文風漸減,閭左虛耗,兼以城曠人稀,秋潦垣頹,修葺維難,不便防守。萬曆三十三年,邑令張養清於古城故門,各建坊以別之。崇禎十年,知縣夏紹虞修復舊城東北二面,西南二面仍舊。

汧陽縣城池 舊在縣西五里,明嘉靖二十六年,因水患徙築於此,周三里四分,高二丈六尺,池深一丈,門四座。

隴州城池 ,「西魏改建,周九里三分。西、南二門。明景泰元年,知州錢日新以水患改築,五里三分。五年,建北門。成化十五年,知州李鏞建東門。嘉靖十八年,知州李朴、隆慶二年,知州楊世卿,俱增築。」 萬曆五年,知州張鳳羽重修,高三丈,池深二丈。

皇清順治十七年,知州黃雲蒸重修。按《州志》,「土城周」

五里三分,高三丈,底闊二丈六尺,頂一丈。女牆高五尺,池深二丈,闊一丈五尺。城門內上各有樓。東門曰「迎恩」 ,西曰「覽翠」 ,南曰「挹薰」 ,北曰「拱極。」 康熙五十二年,知州羅彰彝復修。

鳳翔府關梁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鳳翔縣附郭。

鳳鳴橋 在府城東二里,明洪武初建。按《縣志》,「跨塔寺河,原係土橋。」

皇清順治年,知府王纘聖、義士周承堯、賈文修《石橋》。

柳溝橋 府城東四里,跨柳河。

博濟橋 按《縣志》:「東南十里郿縣大路,橫水衝渠成溝,旅人病涉。康熙元年,遼陽副將陳姓創立木橋,十一年圮,居民盧默創易石橋。二十七年,橫水復衝,默弟點重修。」

柳林鋪橋 在城西二十里。

窯店子橋 :在城西三十里。

秤溝灣橋 :在城西四十里。係土橋,時時衝圮。土人建。

屯頭橋 :在城西北二十里。

岐山縣

斜谷關 ,在縣南七十里。谷之南曰「褒」 ,北曰「斜。」 即漢諸葛亮出師處。

金牙關 ,在縣西南一百里。

卲坪關 在縣北十里鰲川口。不知建自何代。相傳舊時設官守之,今湮沒無存。

潤德橋 西郭外。潤德泉流入,故名。順治十三年,知縣王轂重建,民便之。

渭河橋 在縣南十里。夏船冬橋。

魯班橋 在縣東十里,今廢。

隆輔橋 在魯班溝渡處。明萬曆十八年,知縣于廷棟建,今廢。

周邸橋 在周公廟西,通本府路。

五姓橋 在本鎮

「虎溪橋 」 見《石刻》,莫詳所在。

城南橋 在縣南。明萬曆十二年,知縣張近仁建。

廣惠橋 在縣東北十五里,即鄭家莊橋。明萬曆十八年,知縣于廷棟建。

南莊橋 在縣東北三十里。

北莊橋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

魯家莊橋 在縣東北三十八里。

東門橋 西門橋

寶雞縣

大散關 ,在縣南五十二里,路通褒斜。

二里關 在縣西南四十里,連雲棧所置古關遺址存。按《縣志》:「高嶺崷崒,至為險阨。連雲棧出入必由之路,盤折而上。」 建置莫考。

金牙關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

渭河橋 縣南二里,跨渭河上。按《縣志》,「水勢衝激,津渡不定,將寒冱而橋始成。」

金陵河橋 :在縣治東五里。

汧陽河橋 :在縣治東三十里。

凍河橋 :在縣治東南七十里。

扶風縣

漆水橋 在城東一里

天橋 按《明府志》,在大南門外,知縣陳子需修。浪店橋 ,按《明府志》,「在縣東十五里。」

洪濟橋 按《明府志》:「在崇正鎮東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