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3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雄飛有詩

「梳洗樓 」 隋、唐避暑妃嬪居此,故名。

普潤故城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本漢漆縣地,有鐵官城,今城西有小城,蓋置鐵官之處。隋大業中,置為普潤縣,以杜漆、岐三水合流灌溉利普而名。唐置隴右軍,今廢為里。

茂公營 在縣南十五里石臼山頭,左右對峙。唐太宗避暑九成宮,徐茂公屯兵於此。

唐功臣像 在學宮,即閻立本圖畫。宋游師雄得其本於普華間,過九成宮,見遺石頗多,遂令邑令閻上功刻於縣庠。今舊刻止存七人。「石林亭 」 在縣治東,宋劉敞有詩,蘇軾和之,石刻尚存。

龍泉亭 在縣西北二里,舊已涸。宋王竦《碑記》:「永陽園 在縣東北仙遊觀後。」

張侍郎山池 ,按唐有張侍郎,邑人也,其名不可考,有王勃《東臺山池賦》,為張作也。今九成之東,有臺一址,其跡其景,俱類勃賦,逸侍郎之名矣。

八馬坊 有唐韋從訓書碑,今已亡。

董仲舒書院 ,在縣東四里,杜澄交會處。一峰孤秀,碧灣遍繞。書院已無,今建慈禪寺於上。但仲舒不係邑人,姑據《舊志》載之。

瀛州閣 在仙遊觀

龍穴 在縣西城外麟溪橋,即通濟橋。峭壁懸崖,石佛重重。穴有龍形,隱如鱗甲爪角,邑人曰「龍穴也。」

鞍子坪 ,加伏里李氏女。執火杖入山坐化。插杖葉。生後大數十圍,焦頂綠蔭。其下有泉湧出。禱有應,土人奉之惟謹。

汧陽縣

隃麋城 ,在縣東三十里。本汧縣地,漢置隃麋縣,嘗封耿況於此。

汧陽故城 ,在縣西八十里。後周時,於馬牢故城置,宋移於此。

鑄劍爐 ,在縣東南二十里。有馬跡泉,石上有人馬跡,及「秦王鑄劍爐。」

汧陽閣 在縣治南。唐韋莊詩云:「汧水悠悠去似絣,遠山如畫黛眉橫。」

風月樓 在縣南汧水岸側,下臨清流,極其爽塏。

雙清閣 在縣東南四里玉清宮外。邑人於此觀競渡,可以望遠。

汧陽廢縣 在縣西五里。明嘉靖二十六年,水決城壞,乃遷今縣。

石魚隴 ,在縣西四十里。相傳掘地破石,得魚形,鱗鬣俱備,可辟衣蠹。

隴州

文王故城 在吳山廢縣東四十五里。按周文王都豐,不應於此有城,疑漢杜陽縣也。又岐山縣東九十里,亦有杜陽故城。二縣俱在扶風郡界。據《郡道里數》,隴西杜陽廢城為近之。

秦城 ,在州南三里。秦非子養馬汧、渭之間,有功,「周孝王命為附庸,居此,後遷於雍,歷穆公以下又十七世,至孝公始徙咸陽。」

長蛇廢縣 在故《吳山縣》境。其水委曲,流如長蛇。後魏因之名縣。

上畤、下畤 秦文公後二百十五年,靈公於吳陽作《上畤》以祭黃帝,作《下畤》以祭炎帝。又有武畤、好畤,亦在吳陽。此二畤不知何時所造,參求其地,即靈公所立畤處。靈公既立上下兩畤,昔之武畤、好畤不在五畤之數矣。

汧城 在故汧源縣。《史記》:「秦文公東獵汧田,因遂都其地。」 今在州治東。

隴阪 在州西北六十里。其阪九迴,泉流四注,登者七日乃得越,顧瞻悲歎,有《歌》云:「隴頭流水,分離四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 蓋登隴東望秦川四五百里,極目泯然,墟舍桑林,與雲霞一色。高處可容百餘家,下處容十萬戶。上有懸溜,吐於山中,匯為澄潭,名萬石潭。流溢散下,皆注於渭。

郁平城 在州西五十里大寧關側。《漢書》:隗囂圍來歙於略陽,光武詔曰:「桃花水出船槃,皆至郁彝、陳倉,分部而進。」 王莽改曰郁平。晉於斯置隴關縣,尋廢。

回城 在州西北四十里,即漢來歙開導處。吳山故城 ,在州東南一百二十里。本漢隃麋縣地。後魏置長蛇縣。隋改吳山縣。唐改華亭。元省入汧源,以長蛇、華亭二水為名。

南由故縣 ,在州東南一百二十里。本漢汧縣地,後魏置南由縣。唐武德初,於此置倉州,後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