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4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三十七卷目錄

 興安州部彙考一

  興安州建置沿革考

  興安州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興安州星野考

  興安州山川考水利附

職方典第五百三十七卷

興安州部彙考一

興安州建置沿革考 通志州縣志合載

本州

虞帝居此,名姚墟,又名媯墟。《禹貢》梁州之域。殷、周為庸國地。春秋、戰國並屬楚。秦惠文王置西城縣,屬漢中郡。東漢末,分置西城郡。曹魏改魏興郡。梁改為東梁州。西魏以其地出金,改金州。隋改西城郡。唐復為金州。天寶初,改安康郡。至德初,改漢南郡。乾元初,復為金州。又置昭信軍,改昭戎軍。王建據蜀,改雄武軍。宋改「昭化軍。」 紹興以後,屬利州路。元屬興元路。明初屬漢中府,後為興安州。領縣六,隸陝西布政司。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二里。

平利縣

漢長利縣地,屬漢中郡。晉屬魏興郡,又分置上廉縣,屬上庸郡。後周改吉安。隋廢。唐置平利縣,屬金州。宋廢為鎮,入西城,後置。元省入金州。明復置,隸興安州。

皇清因之,編戶一里。

洵陽縣

周為庸國地。漢為洵陽縣,屬漢中郡。晉為洵水縣,屬魏興郡。南北朝宋置洵陽郡。隋開皇初,郡廢,置洵陽縣。唐武德元年,置洵州,並置洵城、閭川二縣,七年廢。貞觀二年,省閭川。八年,省洵城,置洵陽、淯陽二縣,屬金州。宋廢淯陽,置洵陽縣。元併入金州。明洪武三年,復置,隸興安州。

皇清因之,編戶四里。

白河縣

明初為洵陽縣地。成化八年、立白河堡。十二年、陞為白河縣。屬鄖陽府。尋改隸興安州

皇清因之,編戶一里。

紫陽縣

《禹貢》屬梁州之域。虞為媯墟。周為庸國。戰國時屬楚。秦屬漢中郡。漢因之。東漢末,為西城郡。曹魏改為魏興郡。晉、宋、齊因之。梁置梁州。魏置金城郡,尋改金州。隋又改西城。唐復為金州,為安康郡,為漢南郡。五代時,入蜀,為雄武軍。宋改金州。元因之,屬興元路。明仍為金州,領縣五:石泉,漢陰,洵陽、平利,白河。正德間,添設紫陽縣,割金州漢陰縣隸焉。萬曆癸未夏五月,大水陷州城,徙城於南原三里許,改名興安州,又改為直隸,屬陝西布政司,紫陽仍為屬邑。

皇清因之,編戶五里。

石泉縣

南齊永樂縣,及置晉昌軍。西魏改郡曰永昌,改縣曰石泉。後周省。隋復置,屬西城郡。唐改武安縣。神龍初,復為石泉。大曆中,省入漢陽縣。貞元初,復置。宋仍舊。元省入金州。明復置,隸興安州。

皇清因之,編戶八里。

漢陰縣

《禹貢》荊、雍之交,秦楚接境。周為庸國地。春秋、戰國皆屬楚。秦屬漢中郡。漢為安陽。晉為寧都縣。齊置安康縣,屬魏興郡。後魏置東梁州,後蕭察改直州。南齊屬安康郡。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改縣安康,屬西城郡。唐武德元年,以縣置西安州,並置寧都。廣德二年,改宣州。貞觀元年,州廢,屬金州。至德二年,改為漢陰縣。宋因之。紹興初,徙治新店。元改設巡檢司。至正二年,復為縣。明洪武三年,仍為漢陰縣,先屬漢中府《金州》。嘉靖四十年,改縣徑隸於府。萬曆二十三年,復改屬興安。

皇清因之,編戶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