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4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廟廡漂毀,僅存大成殿、戟門。十三年,知州鄭福建東西廡各十間,及神廚、神庫、文昌祠。提學伍福為記。正德十五年,守道呂和重修,知州鄭琦復修廡庫、神廚。萬曆十一年大水,僅存大成殿,居民蟻附殿上者以數百計。十八年,知州姚鳳翔建櫺星門、戟門扁曰「大成門。」 二十二年,知州陳秉仁建兩廡各九間。四十三年守道楊楷重修。明倫堂在大成殿後。成化八年,知州王坪遷於廟之西,堂東西進德、修業二齋,前為大門、儀門,直達崇道街。十五年,知州鄭福建退思軒於堂後兩齋,南建東西號房各九間。建饌堂於大成殿後,庖廚在饌堂東。啟聖祠在大成殿後東北隅,知州王章、王希舜修建。文昌祠舊在戟門西。正德元年,學正張謨遷於射圃之北,今廢。名宦祠在戟門東。知州王章建,州同知陳維顯重修。鄉賢祠在戟門西,王章建。後大水,俱圮廢。

皇清順治十七年,知州王章,康熙七年知州牟文龍。

十二年,總鎮王懷忠、署州篆漢陰令吳佳蔭相繼修葺,規制略備。三十二年,漢水湮沒,州城坍塌殆盡,知州王希舜重修。敬一亭、尊經閣俱久廢。學正、訓導宅俱在退思軒後。明嘉靖間,大水圮後,守道李天麟、知州郭倫重建。

社學 凡四所一在城內,一在西關,俱舊置。一在東關,一在秦郊鎮,明知州鄭琦創設,今俱廢。義學 在東關朝陽閣,知州王希舜捐資延士教之。

學田 石廟溝地四十畝,在州治五里,明弘治間置。嘉靖間,守道丁致祥給本學取租,以助科舉之費,每年納銀二兩。

黃洋河地二十七畝五分。每年納租銀二兩三錢二分。

娘娘廟地三十畝。明萬曆十九年,鄉官劉宇輸每年納租銀四兩五錢零。

龍池溝地三十四畝。明萬曆十九年,鄉官劉宇輸每年納租銀四兩五錢零。

大石溝地三十五畝,每年納租銀三兩二錢零。西關上壩地二十四畝二分,每年租銀七兩二錢六分。

觀音堂地四十畝,每年租銀八兩一錢零。大沙溝地六畝一分零,每年租銀二兩一錢二分零。

楊峪溝地十二畝,每年租銀二兩九錢。

龍池溝地十九畝八分。每年租銀二兩八錢一分。

大沙溝梁家河地一段,王道榮輸每年租銀六錢三分。

赤崩灣地五十八畝,每年租銀六兩九錢六分;傅家河六壋溝地四十五畝,明萬曆三十二年,守道李天麟捐俸五十兩,置為諸生課業,紙筆供饌之費。每年租銀五兩四錢一分零。

菜地六畝,在南門內之東,原公祠之西。明正德十六年,守道呂和置,今廢。

外縣

平利縣儒學 在縣治西。明隆慶間,知縣羅珼建。

洵陽縣儒學 在縣治西。明成化間,知縣杜彬建。

白河縣儒學 在縣治北。明成化十二年,知縣普暉建。

紫陽縣儒學 。舊縣廟與儒學廡祠、明倫堂基址久廢。明嘉靖丙辰,縣移於西廟學如故。萬曆三十五年,知縣張繼芳重建。明末殘毀。

皇清順治間,草創殿宇未備。十年,知縣李如桂重建。

大殿三楹,東西廡各三間,大成門三間,「啟聖祠」 三間。康熙十二年,知縣張麟化增修及東西廡。二十七年,知縣沈麟、典史李《開大》、訓導袁逢年修補,并重修啟聖祠三間於廟北。而舊啟聖祠為明倫堂。學署在縣東門內,原係舊日官商鹽店,於康熙十九年,詳准為「儒學公署。」

學田 明萬曆二十五年,提學道薛捐銀置「戴天爵、賈學登、班希仕等地三分。又提學道郝捐銀置李成德、李廷儒、王畸、雒可進、胡宗周等地五分。每年共徵租銀三兩一錢。」

石泉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洪武四年建。漢陰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洪武五年訓導鄭守方創建。永樂五年教諭梁萼重修。明倫堂三間,成化三年西鄉縣典史柴嵩建。兩齋:東曰《博文》,西曰《約禮》,各三間。十年知縣劉明建。

文廟。弘治間,知縣張大綸增修。嘉靖間,巡茶御史

盛汝謙重修。萬曆十二年,知縣袁一翰重修正殿、兩廡,戟門外鑿泮池,建石橋、三洞,建儀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