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6 (1700-1725).djvu/10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七十二卷目錄

 慶陽府部彙考二

  慶陽府學校考

  慶陽府戶口考

  慶陽府田賦考

  慶陽府風俗考

  慶陽府祠廟考寺觀附

職方典第五百七十二卷

慶陽府部彙考二

慶陽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府志

本府。安化縣附郭。

慶陽府儒學 在府治東南。明洪武間,同知王敬建,東西三十五步,南北四十一步。成化間,知府王貴、張翔俱加修葺。知府周茂復拓大其基,而規模始備。弘治間,知府郝鎰重修。嘉靖間,知府李文芝復增修明倫堂,左右齋廬號舍俱備,構建「啟聖、名宦、鄉賢諸祠。」 知府田大有增修泮橋,欲按圖籍復學,號之侵地而未果。

皇清知府傅覲光立「開天池」於櫺星門內。

社學 在城東南,東西三十步,南北一百步。久廢。

皇清安化縣知縣杜霽遠就廟寺、祠堂、鄉城設立「社。」

「學八所」 ,以生員蘇鼎盛等教之。

安化縣儒學 ,在府儒學南。明倫堂五間,《博文》《約禮》齋各三間,在明倫堂東西分列。大門、儀門各一所。敬一亭三間,在明倫堂後。教諭公廨一所,在敬一亭後。生徒號房十二間,在兩齋南,東西分列。

外州縣

合水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洪武初,主簿唐貴建。成化年間,知縣張健重修,知縣湯森增修。弘治年間知縣「王相重修,改置學門。天啟年間,知縣張必達改建廟學於衙舍之左。」 崇禎年間城破,學宮蕩然。知縣劉源澄、知府楊藻鳳、同知張羽明、推官王馨穀各捐銀二百兩。劉源澄又助工二千名,米一百石,勸諭紳衿,共輸銀一百兩,創建大成殿、明倫堂、兩廡、戟門、泮池、櫺星門、啟聖祠、鄉賢、名宦各一祠,一時告成,學舍煥然一新。

社學 在城西關,東西三十步,南北五十步。環縣儒學 ,在縣治南。明洪武初,知縣李健建,東西六十步,南北一百步。成化間,同知李著更拓其地,改置修飾,多豎號房,以便生徒肄業。弘治間,知縣李賓重建,規模益大。嘉靖二年,知縣王鑑重修。十四年,參議李文中令推官桂祥重修。有訓導耿雄《記》。按:自宋慶曆甲申,移自馬嶺縣,創置此地大成殿及兩廡戟門、櫺星門各一所。

皇清順治七年,知縣滑崙重創建。

社學 在城西北,東西三十步,南北八十步。真寧縣儒學 ,在縣治東,東西六十步,南北一百六十步。元初建。明洪武二年,知縣郭鈞、縣丞黃翼之重修。成化間,同知李著增修,兼立號舍,鄉耆李芳資助重修。嘉靖間,知縣馬存仁、張國政、樊克正,教諭王正、強晟相繼構葺更置,而規制始備。萬曆三年,知縣張仲友重修,張紀置櫺星坊並石檻。薛國民重修「鄉賢」 、「名宦」 二祠,明末兵火頹壞。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王士麟大為修葺,內外一新。

有碑記

寧州儒學 在州治東,東西九十步,南北九十五步。明洪武二年,州判陳恕建。宣德十年,知州劉綱重修,知州劉謙乃更拓其地,而規模始備。成化間,同知袁弼復飾新之,兼鑄造銅鐵祭器,而制度大備。成化乙未,知州閆蹇創置後堂,咸感仰之。

皇清知州張光岳重修。

社學 在城西北。東西三十步,南北八十步。

慶陽府戶口考        府志

府總

原額軍民戶共二萬三十九戶。除迯亡外,見在九千二百七十五戶。

原額「人丁三等」 九則不等、共折下下人丁六萬九千七百七十丁。內除優免丁一千九百七十二丁,行差丁六萬七千七百九十八丁。順治七年九月內督撫具題奉

旨豁免過迯亡丁五萬八千四百二十九丁、止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