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6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馬嵐拱翠 》在縣北七十里。唐之馬嶺。縣上有岩洞幽邃,莫窮所止,孤嶂連還,重巒揖拱,出雲吐霧,植秀移芳,誠上游也。古人謂「聊朝翫而夕臨,足攄懷而蕩志」 者,非此乎?

《鴛溪流碧 》在縣西一十八里,即鴛鴦溝也。兩山對峙,以瞰於溝,形若鴛鴦,故名。其水東流入環江凝澱,清涓瀠洄環抱,芳草浮綠,細柳呈翠,故以景目之。

環江春浦 在縣北十里,即環河也。《方輿勝覽》云:「江流環抱,石橋交跨。小港分流,荷香可掬。蔭以修竹,覆以長楓。波鳴石磧,沫擁沙洲。值春則澄清寒洌,蘋藻浮香,其境最幽。」

合川朝雨 在縣西八十里,即合道川也。源出開城縣,流入環河,二河合流,故名。侵晨薄霧,即濛沐濕生,洒澍千頃,至沃田澤野,人咸賴之。《方山霽雪 》,在縣西南。形如臺,故名方山。霽雪之餘,日光曜映,有若瓊臺銀案,遠近眺覽,足豁心目。至於喬木茂盛,垂玉溜珠,景甲一方矣。《螺巖晴瀑 》在縣之西,有螺山焉。山之上有泉,俯流而下,迅激有聲。日色晴和,遠覽泉流,瀑沛岩中,其光奪目,有若珠簾翠屏然也。

真寧縣

陽周城 在縣北三十五里。漢縣。秦末,陳餘《與章邯書》云:「蒙恬為秦將,開榆中地數千里,竟斬陽周。」 即此地。一名馳武城。西魏置顯州,後廢。按:漢武元封元年,巡狩還,祀黃帝於上郡。陽周在今中部縣地,與真寧相去三百餘里,而土壤相接。隋以陽周地置羅川,唐以羅川為真寧,遂訛傳真寧有橋山、黃帝塚,非也。

長城 ,在縣東二十里。按《上郡》,鄜之三川為右長城,即今之中部縣。

羅川故縣 ,本漢陽周縣地,後魏於此置泥陽、惠涉二護軍,後置陽周郡。隋改為羅川縣。唐開元二十三年八月,元宗夢群仙現於羅底,乃詔訪焉。使者行至羅川縣王堡村,有一老人引入洞口,化為白兔,忽不見。遂得玉石仙人像,凡二十有七,各題姓名,得道去處,併老人亦一仙之數,以應二十八宿。乃敕置觀曰「通聖」 ,因改縣為真寧。《寰宇記》云:「羅川水出羅山。」 隋羅川縣以此名。

下馬汀 在城北三十里水濱,地曠,行者多憩息焉,故名下馬汀。

琴山洞 ,在縣南一里,即撫琴山也。唐元宗夢群仙處。

聖人道 ,在縣東九十里。秦皇北築長城,開運糧道,秦以天子為聖,故名。

唐臺 在縣西二里。忽起一岡,環抱邑城,橫堵羅水。昔唐肅宗自靈武還,過真寧,同妃良娣禱祀於此,故名。

寧州

公劉邑 ,在州治西一里許。周之先公劉居此,謂之「北豳」 ,《春秋》義渠君所居。秦宣太后以計取之。西魏始置寧州。

豳寧 在安定廢縣西。漢班彪賦「至於豳寧」 ,即此。

燕原 在州南五十里。相傳燕太子丹為質於此。

泥陽故城 ,在州東南五十里,漢泥陽舊縣也。西河亭 ,《圖經》云:「西河亭在州治內,相傳漢末王莽時創。」

黃龍亭 舊名「高岡亭。」 後漢建武中,曹鳳為北地太守,政化尤異,黃龍應於九里谷之高岡亭。角長三尺,大十圍,稍至十餘丈。天子嘉之,賜帛百匹,加秩中二千石。

奢延澤 ,即奢延川。《水經注》云:「段熲追羌出橋門,至走馬水,聞羌在奢延澤,乃輕兵兼行,一日夜走二百餘里。」 即此。

五柞亭 在州東南五十里廢泥陽縣界。《續漢書》:「泥陽縣有五柞亭。」

襄樂廢縣 在州東六十里。本漢襄洛縣,後魏改為襄樂,嘗於此置燕州,元省。明設巡檢司。安定故城 ,本名「定安」 ,金大定七年更。旁有洛水、九陵水城,在州南六十里政平里。明設政平驛並遞運所。

定平城 ,在州南六十里。本安定縣地。唐初析置此縣,屬邠州,後屬寧州。宋屬邠州。元省入寧州。城內有凝壽寺。

安定廢縣 在州城內。後魏置。唐、宋因之,為附郭縣。元省入州。

石鼓坪 在州東六十里襄樂原,有石如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