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6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龕谷寨 在縣南三十里。漢趙充國屯田諸山,路最險,小龕水發源於此。宋陞為州。金為縣。定遠城 ,在縣北三十里。唐郭元振置,韓遵表為警州。寶應間,陷於吐蕃。宋种宜築城以屯戍兵。金大定間,與龕谷寨並陞為縣。元廢。

平地城 ,在縣北四十里。唐戍兵所築。

三角土城 ,在縣東三十里。唐戍兵所築,今改築舊城。

東古城 在縣東二十里,有東北舊基。唐時築。一條城 ,在縣東北一百九十里。宋狄青巡邊所築。明為堡,以處縣民及蘭州戍守官軍。棲雲閣 ,在縣城西三十里馬銜山口。

康阜樓 在縣城北金龍廟前。申所煒重修,塑《三大士像》。

忠義樓 在縣城北關帝廟前。

鳳凰閣 在縣城西。宋元豐元年,有大鳥飛集,似鳳凰形,因以為名。今有臺無閣。

玉皇閣 在縣西十里興隆山內。有僧道常住地四十餘畝,永不起科。

河州

景古城 ,在城東南一百三十里。

寧河縣 ,即寧河城,在城南六十里,本宋舊縣,明洪武末,革為守禦千戶所,今廢。設和政驛。東。古城 在城南二里,近白塔寺,遺址尚存,唐舊城也。

康樂城 :在城東南一百四十里。

「土門 」 今為「土門關。」

溪哥城 ,在廓州,今積石關是出關口,即屬境外。

大夏故城 在州南夏水旁。隋置縣,屬枹罕郡。唐貞觀元年,省入枹罕,五年,復置。《晉書·地道記》云:「禹所出焉,王莽之順夏也。河東夏縣蓋昉於此。」 按:是地在雍之西境、蜀之北境,故蜀亦謂大禹所出之地。又東城十里有槢橋,兩岸開鑿,禹蹟猶存。又二十里為淺河。舊傳禹未鑿時,州地皆湖水,既疏入黃河,湖始為陸。今之「河州川」 ,即舊湖地東西二里,南北十五里。

枹罕故縣 在州西。《周地圖記》:漢縣。故罕羌侯邑也。隋置郡,復領枹罕縣。有鳳林山。唐天寶,仍置枹罕縣。有可藍關。

廓州故城 在積石關外,古西徼之地,本吐谷渾所築。漢宣帝時,諸羌皆叛,後趙充國屯隴西,羈縻諸羌,即此。後周武帝逐吐谷渾,以置廓州總管府。隋開皇初,府廢,置澆河郡,領河津、達化二縣。唐以澆河郡置廓州寧塞郡,天寶元年更名。

河州故城 ,在州西南,即漢枹罕縣治。獻帝時,有宋建者,因涼州亂,據河、湟。曹操討平之,其城遂廢為曠野。

龍支城 在州北一百四十里。後魏曰北金城,西魏改為龍支城。隋屬枹罕郡。宋為宗哥城。金劍故城 ,前涼張駿曾設金劍縣於此,因金劍山以為名,在廢大夏縣西二十里。

達化故城 後周置,隋開皇初廢,大業初併綏遠縣入焉。唐仍隋舊。有積石軍、靖邊鎮,儀鳳二年為軍。有黃沙戍,隸舊廓州。

河津故城 ,後周置洮河郡,領洮河、廣武、安茸三縣。隋開皇初廢。大業初,併三縣置河津,隸舊廓州。

廣威故城 ,本化隆縣,唐先天元年曰「化成」 ,天寶元年又更名,隸舊廓州,元隸鄯州。

米州故城 ,唐貞觀五年置,又以縣置米州。十年州廢,隸河州。永徽六年,隸舊廓州。

鳳林故縣 。本烏州。唐貞觀七年置。十一年州廢,更置安昌縣。天寶元年,復名鳳林。北有鳳林關、積石山。杜甫詩云:「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 魚海,亦縣名。郭子儀破枹罕十寨,取魚海五縣,即此也。

石堡城 ,屬天咸軍。唐開元中,信安王攻下之,置振武軍。後為吐蕃所陷。天寶中,哥舒翰又攻下之。

積石軍城 ,在州西一百二十里。本吐谷渾地。唐貞觀中,初置為靖邊鎮。高宗儀鳳中,陞為軍。宋亦為積石軍。金大定間,改為積石州。

定羌故城 ,在州北一百里。本訶諾城。宋王韶克河州,追破訶諾木藏,改名定羌。元置縣,河州路常治此。

西古城 在州西二十里。周垣猶存,相傳宋時築。

北古城 在州北一里,俗名「番城」 ,乃元城也。當川故縣 ,在州西四十里,金置縣,元廢。